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4(1 / 2)

加入书签

眼的糊弄学他天生就会,许大人稍一点拨他就知道有没有过火。

可惜他知道分寸没用,某些被钱财迷花了眼的家夥没有分寸。

要不是那些家夥贪心不足蛇吞象,他也不用大热天的拖着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庞衙内往盐场跑。

说别的庞昱没法感同身受,说大热天的还得往外跑根本不用感同身受,因为他们现在就受着。

多大仇啊!

庞衙内顶着大太阳骑马,平心而论,他长那麽大就没有遭过那麽大的罪。

庞昱恶狠狠的盯着前方,别让他知道盐场搞事的是谁,不然他非得让对方知道太阳为什麽这麽灿烂。

路上受罪这点儿苏景殊也没办法,登州太穷没法大规模的修整官道,现在的生産力也没法把交通工具苏出来,下基层赶时间还不能坐马车,只能委屈庞衙内陪他一起奔波。

多锻炼锻炼也好,衙内这身材再胖下去可就不健康了。

一段时间不见从小胖墩发展成大胖墩的庞昱:……

也还好吧,他还长个呢。

苏景殊:……

一行人风风火火来到盐场,带着咸味的海风扑面而来。

盐场里忙忙碌碌,管事的小吏来来往往,煮盐的工人挥汗如雨,入眼是堆成小山的粗盐。

精盐提纯是後世初中生就能学到的内容,难度并不高,就算工具不够,用细布、细沙、木炭等材料弄出个简陋的过滤器然後再放草木灰加热蒸发也能提纯出质量不错的盐。

这麽煮出来的盐和後世那些一块钱一袋的精盐没法比,但是和百姓平时用的掺杂着泥巴的粗盐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

苏景殊来登州後不久就跑来盐场改进精盐提纯的法子,方法在後世网文里已经烂大街了,大宋的匠人本身能力也足够强,只要研究的方向对,改善制盐的法子并不算难。

以前登州盐场的盐只是勉强和西夏的青白盐分庭抗礼,自从盐场的提纯技术更新换代,大宋各个盐场就没再卖过有杂色的盐。

産盐地盐价便宜,登州周边地区最不缺的就是盐。

按理说应该是这样,但是事实却是官府衙门的账本非常好看,地里刨食的百姓依旧买不起盐,只能靠那些自家土法子弄出来的又黑又黄还掺着泥巴的粗盐来生活。

登州先前被折腾的太厉害,官家特意下令免税三年,産盐地的盐价比别处低的多,而百姓大部分都是辛勤做活的人,怎麽可能连盐巴都买不起?

要知道大宋的税不只有农税,还有商税、人头税等各种名头的税,有时候日常吃喝嚼用都没用教的税钱多。

要是所有的税都免掉,就算家里田少也能过几年吃喝不愁的生活。

结果可好,他来之前登州百姓吃不饱饭,他来之後登州百姓还是吃不饱饭,那他不是白来了吗?

苏通判很生气,後果很严重,他知道这事儿肯定有猫腻,所以压根没想按部就班的讲道理,而是上来就准备来硬的。

他带人去盐场,老沈带人去盐监衙门,动作够利索的话今天晚上就能回州衙开堂问审。

如果底下人听不懂人话,他身边的人也是懂几分拳脚功夫的。

庞昱缓了口气,看着煮盐的场面眼都快花了,“我没记错的话,你昨天还没有来盐场的意思,怎麽现在看着跟预谋已久似的?”

昨天晚上临时起意安排出来的?不能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