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3(1 / 2)

加入书签

都是这麽个想法。

今时不同往日,王介甫已经不是那个朝臣争相结交的名臣,而是想要和官家一起在朝中兴风作浪的奸佞预备役。

大宋现在是什麽情况,经得起他们那大刀阔斧的变动吗?

不像话!

他们在登州可能察觉不到,反正京城现在气氛非常紧张,阿云的案子送过去算是火上浇油。

且等着吧,接下来还有的折腾。

苏景殊不清楚朝中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但是凭他仅有的那点印象,接下来的党派之争比知州大人预想的严重的多。

变法改革不怕一条道走到黑,就怕来回反复,今儿想出个政策明儿就叫停,神仙来了也干不下去。

巧了,大宋的变法改革把这些不该踩的坑全踩了个遍儿,还屡教不改的来回踩,生怕江山安稳社稷太平一样,哪条路不能走偏要往哪儿走,堪称作死的典范。

不要慌不要忙,该来的都会来,担心也没用。

小小苏大人心里吐槽,面上依旧老老实实的听许大人讲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要不是京城的亲朋好友提前和许大人打过招呼,人家才不会费劲和他说这些。

他又不是什麽不知好歹的人,许大人比他了解官场,现在不好好学,过几年回京城天知道会被隔空得罪的官员怎麽坑。

那些家夥连皇帝都敢算计,还有他们不敢算计的人吗?

当官有风险,进京需谨慎,消息不灵通真的能要命啊。

许遵要说的其实也没多少,除了这次案子牵扯出来的弯弯绕绕就是朝堂上即将出现的风起云涌。

官家在阿云的案子上难得强硬,十有八九就是在给後面的变法做准备。

变法要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官家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的话底下人再怎麽能干也没用,要是这回还和之前范文正公那次一样,那之後也别再琢磨这事儿了。

毕竟最终做主的是官家,必须要有官家在背後撑腰,没有官家这根主心骨什麽都白搭。

苏景殊慎重的点点头,听懂了,他们许大人是个铁杆变法派,不过他们人不在京城,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没啥影响。

在地方当官就这点不好,吵架都吵不上热乎的。

不管怎麽说,拖了半年的案子终于能结案都是好事。

案子结案,苏通判和许知州才能安心干其他的事情。

登州地方小离权力中心也远,迎来送往之类的官场交际不多,除了日常公务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要忙,不然他们这一个知州一个通判也不能时刻盯着阿云的案子。

事情少意味着空闲时间多,但是他们也不能总是闲着,还是得找点事情让自己忙活起来。

许知州最近在忙着改造沙门岛,苏通判则是和州衙外面的菜地相亲相爱。

这年头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爱陶冶情操,对官府衙门的环境要求也很高,所以各州各府的绿化都做的很好。

当然,京城之外的地方能看得过去的都仅限于衙门周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