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1 / 2)
什麽同袍之情,主打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愿意及时收手的可以从轻发落,顽抗到底的杀无赦。
襄阳王:???
“包拯!你放肆!”
包大人面无表情,“王爷,包拯刚才说了,您想辩解留着到官家面前辩解。”
说完,立刻让人将暴跳如雷的襄阳王“请”下去。
管家和管事也别漏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带走。
沈六刚才就觉得包拯身後站着的一大一小很眼熟,被抓住後路过那俩人,更加确定这就是被他带回王府的那两个道士,“王爷!孙嘉德!这人是孙嘉德!”
襄阳王费劲扭头,看到公孙策和苏景殊的时候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你们、盟书是你们偷的?你们竟然敢背叛本王?”
“嘉德嘉德,王爷应该也能听出来,这个名字是假的。”公孙策拱拱手,温声回道,“在下公孙策,乃是开封府的主事。”
苏景殊有学有样,“在下苏景殊,官家亲封的监察御史。”
别看他年纪小看着也不起眼,这次来的钦差大臣不只有包大人,他也是钦差。
怎麽?傻眼了吧?
不要那麽惊讶,包大人就在旁边站着,他说的肯定是真话。
招贤院那些江湖人想趁乱逃走,可是没有防备身边人忽然发难,稀里糊涂就被制住成了阶下之囚。
小诸葛沈仲元走上前来和白玉堂说话,他在招贤院待了那麽多天,对招贤院中的江湖人士也算了解,有些是无可救药的恶棍,还有些良知尚存。
襄阳王作恶多端谋逆造反,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他们也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招贤院中便有十余个好汉愿意痛改前非。
追随襄阳王没前途,要追随也得追随包公这般光明磊落的青天大老爷。
白玉堂看着沈仲元身後那十几个比禁军还出力的江湖人,不敢保证包大人一定会接纳他们,只能委婉的说道,“沈兄,论功行赏要等到回京,包大人身边应该不会留那麽多江湖人。”
沈仲元倒是豁达,“我等只是为朝廷分忧,并不奢望能得朝廷封赏。”
朝廷和江湖本就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说,江湖人再怎麽嚣张也不敢轻易招惹官府。
他们平时自诩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实际上是朝廷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真的要剿灭的他们的话,官兵打上门靠人数也能把他们拖死。
虽然这样朝廷的损失不小,但是朝廷有源源不断的士兵可以用,他们的命没有可就真的没有了。
这次能帮包公捉拿襄阳王府的人不算是大功劳,他又不瞎,看得出来就算没有他们包公也能将这些人全部捉拿归案,有他们帮忙顶多算是锦上添花。
要是这样都能开口让朝廷给他们封赏,全天下的江湖人都能讹上朝廷了。
狄青抱着手臂看着那些江湖人被捆上带走,心道襄阳王这造反简直弄的跟过家家似的,谁家造反招揽这样式儿的江湖人,要招揽也要招揽武功高强的大侠好吧。
奔着混口饭吃过来的江湖人能派上什麽用场,还不如他自己养的亲兵,这不是花钱打水漂吗。
苏景殊也这麽觉得,并且合理猜测道,“契丹人愿意和他合作,会不会就是看他不聪明?”
造反造了几十年也没能造出动静,反而看到治下出现水灾後“灵光一现”想出个人为制造水患的法子给朝廷添乱他好趁乱起兵,契丹人大概也没见过这种自找死路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