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5(1 / 2)

加入书签

难。

但是汴京也很小,大部分百姓都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街坊邻里谁家丢了几颗葱几瓣蒜都能打听的清清楚楚,完全不存在找不到消息源头的情况。

或许有那麽一两个人是不经意间从外面听来的,路人说几句闲话就走了找不到消息源头,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消息从哪儿来的就有些不对劲了。

唯一的可能,有人故意在坊间散布“王伦是个好官”的消息,那些人散布完消息就回去找主家复命,他们这些只会说闲话的自然找不到是谁传的谣言。

更丧天良了好吧。

要不是有知情人看不下去印了小报说明真相,他们要被蒙在鼓里到什麽时候?

还堪比包青天,呸,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纸包不住火,即便荆州和京城有千里之遥也挡不住真相从荆州传到京城,王伦的名声在被捧上云端後又被踩进泥里。

操作舆论带来的反噬,以前很多人不知道他王伦是谁,现在到城里的大街上随便拉个百姓都能把他骂出花儿来。

舆论战第一回合,三个金大腿一个笔杆子组完胜。

王伦马上就要抵达京城,很可惜,他没有开啓第二回合的机会了。

干仗小分队的任务圆满完成,各回各家各找各爹,无一例外都被夸的满面红光。

不光所有花销全部报销,他们还都得了不少奖赏。

不算老苏和庞太师,官家和八王爷准备的奖品都是四份,连太子殿下都没漏过去,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除了官家和八王爷,包大人和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也派人过来对他们的舆论战大加褒奖,夸他的同时也不忘送来奖励。

虽然都是文房四宝和书籍,但是好的笔墨纸砚不嫌多,放在书房看着也开心。

包大人他们夸的主要是他,毕竟太子殿下和赵世子的身份在那儿摆着,他们直接将人当後辈也不合适,夸了一个人就相当于夸了整个小分队,他们都懂。

奖励他不客气的都收下了,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分一分其实也没剩多少。

苏景殊和赵顼经常被长辈夸奖,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高兴完很快去忙别的事情,庞昱和赵清不一样,他们俩平日里不缺钱也不缺笔墨纸砚,可以奖励的名义发下来的还是头一回。

和逢年过节的赏赐礼物不一样,这回是因为他们差事办的好特意给他们准备的,没过年也没过节。

天呐,他们出息了。

两个经常挨罚几乎没被夸过的衙内差点感动到抱头痛哭,苍天大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跟着状元郎和太子殿下干果然没坏处,前面就是一条通天大道啊。

等着,他们回家就把收到的奖励供起来。

苏景殊:……

赵顼:……

倒也不至于。

不过看俩人那麽激动,他们也不好说什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