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7(1 / 2)
到一起做对比,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依旧不敢相信,“真的?这年头十几岁的小孩儿能那麽老练?”
二十三四岁年轻气盛很合理,十五六岁锋芒毕露还能不出格很不合理啊。
王珪拍拍他的肩膀,“要不人家是神童呢。”
他们俩是同榜进士,一个榜眼一个探花,也是贡院这些阅卷官中少有的实权大臣,相处起来自然比其他人多几分亲近。
王大人的仕途比韩大人顺畅,被点为榜眼後外放四年,之後就一直在京城任职,上一届科考他也是阅卷官,因此一眼就能认出试卷的主人。
七千多名参加春闱的考生,在对外态度上和章惇一样强硬的不多,敢在试卷上这麽写的更是找不到几个。
官家题目选的好,《安国强军之道》这一道策论就能看出这届士子偏向主和还是偏向主战。
说起老辣,他们官家也不差。
冯京定下榜首後心情大好,看到有人在旁边聊天难得没有催他们干活,和其他人一起将所有的名次排好,确定所有人都没有意见,然後才将选出来的所有试卷和排名送去誊榜单。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所有的阅卷官都打起精神,看着书吏拆封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他们猜试卷主人是谁的时候都很笃定,但是试卷封的严严实实,主考官不说悄悄打开看,他们也不好提议提前拆开。
就算名次已经定下来了也不行,必须得按规矩来。
如今试卷不在他们手上,终于能确定这一榜的进士名单,他们的激动和外面的等成绩的考生相比也不逞多让。
韩绛盯着书吏拆榜首的试卷,盯的书吏浑身发毛,越紧张动作越慢。
梅尧臣无奈让人往旁边挪挪,大家夥儿都在等名单,他这把干活的人吓的不敢动弹算怎麽回事?
韩绛摸摸鼻子,“我就是想看看省元究竟是不是那位苏家小郎。”
正说着,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已经显露出来。
——苏景殊,字子安,眉州眉山人。
梅先生抚掌大笑,“果然是那小子。”
韩绛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才摇头叹道,“果然英雄出少年。”
倒是冯京挑了挑眉,“还真是那小孩儿?”
其他人:……
正常的主考官点第一名的时候都慎之又慎,恨不得把前几名的试卷糊名都扒开才肯定名次,不正常的考官可好,只看文章不看人。
虽说科举考试就该只看文章不看人,但是人心都是偏的,他们这样的身份有几个看好的後生再正常不过,自家孩子自己看哪哪儿都好,看到可能是自家孩子的试卷时下意识就想往好了夸。
要是提前被打过招呼那就更不能只看文章了,朝廷封弥糊名誊录锁院都是为了防止舞弊,可舞弊这种事情不是想防就能防得住的,只要有心,就算是春闱也能作弊。
冯大人这麽直白不做作还挺难得。
是这家夥能干出来的事情。
十六岁的三元及第,前途一片坦荡啊!
阅卷官们心下感慨,已经开始琢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孩子和前途无量的省元、将来还可能是状元的苏小郎婚配。
春闱榜下捉婿素来是美谈,难得有个年纪小身家清白还被点为头名的稀缺人才,不争取争取实在不甘心。
梅尧臣摸摸胡子,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想法,看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别想了,苏明允不乐意找高官名臣当亲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