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6(1 / 2)

加入书签

极,“您等着,从今天起,一天三顿补药都不能少,我让娘亲自盯着,一定把您补的结结实实。”

不说能在大雪天里打赤膊,至少不能在烧了炭火的房间里还穿那麽厚。

爹爹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就是因为身体太虚了,等气血补上来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胡思乱想。

什麽以防万一啊?他们家没有这个说法!

等着,他明天就去找太医学怎麽补身体,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他肯定能让爹爹不那麽虚。

他都能种活那麽多麦苗,还能养不活一个大活人?

诶诶诶,爹您干嘛?还没说完呢!

小光国公看着面前紧闭的门板,摇头晃脑去找他娘诉苦,爹爹把他赶出来,总不能把娘亲也赶出来。

人不能讳疾忌医,身体虚就乖乖吃药,他生病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说不吃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他一个小孩儿都懂,爹爹那麽大的人了连这都不懂多说不过去。

还有他的小本本呜呜呜呜呜,他再去找小郎要一份,小郎会把他赶出来吗?

……

苏景殊听完小光国公的吐槽,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真的,这小子被官家扫地出门不冤枉,他要是敢在他爹面前那麽说,他爹肯定已经挥上藤条了。

男人怎麽能说虚?就算真虚也不能说!

赵仲针托着脸,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我爹总说手底下的人不够用,这麽一看,他肯定要在下一场春闱里培养新人,小郎加油考,争取考个状元惊呆所有人。”

苏景殊搓搓胳膊,“殿下,目标别那麽大,放小一点,能考上就很厉害了。”

本来大宋的科考压力就很大,要是西北那边能顺势多拿下几个州,到时春闱的压力就更大了。

大宋崇文,天南海北只要有人就有学校,西北西南哪个山沟沟里都不放过,汉人多的地方是官学,外族多的地方就设蕃学,蕃学招收那些外族贵族子弟的同时,也同时会有推荐参加礼部科举的名额,鼓励蕃族学生经过学习参加科举考试。

不要以为那些山沟沟里出来的读书人水平不行,之前还出过一家三代都是进士的融州仫佬族人,考中进士之後回老家做官,又是土着又是进士,直接双重身份来当父母官,比单纯的土司或者朝廷派去的外地官员有威望多了。

西北的蕃学和中原这边也没差哪儿去,西北四路常年和西夏打交道,很多地方都是世代镇守一个地方,打仗的时候真刀真枪,不打仗的时候就在州县招收胡人少年来教他们儒家经典。

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总之能洗脑一个是一个。

倒也不是洗脑,而是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让他们知道打仗没好处,和平共处才是好邻居。

这些是他才打听出来的消息,之前他也不知道边关的守将那麽有手段。

大宋的军制有问题,自开国之後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他以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没想到西北那边会有祖祖辈辈镇守同一个城池的武将家族,还不只一家。

比如西北种家军,以前只听说杨家将满门忠烈七狼八虎出幽州,西北种家军还真没怎麽听过。

当年西夏李元昊崛起,大宋的军队抵挡不住西夏的劫掠,西北百姓惊惧万分,甚至不少人迁到秦岭去躲避。

种世衡种老将军在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地方建起青涧城,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杀的西夏闻风不敢进犯,短短几年就在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种老将军屡建奇功,调任到环庆、麟延一带也是走哪儿打哪儿。

种将军去世後,他的八个儿子皆在西北守边关,种家军赫赫威名,在边关没比狄青狄大元帅低调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