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3(1 / 2)

加入书签

就算是春闱也不应该这麽紧张,他哥春闱之前明明轻松的很,还有心思天天跟着老爹出去斗诗斗文,直到考试前几天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闷头复习。

他们这算什麽?就算是高考也是百日冲刺,他们这还有两百多天,冲早了啊仁兄们!

就算西夏陈兵边境也不能刺激成这样,他们现在冲刺也没法摇身变成大官去西北督战,好歹缓口气儿,孩子还在长身体,给孩子留够睡觉的时间吧。

太学中的气氛明显比上学期紧张很多,苏景殊苦哈哈的和同窗们对着卷,抱怨归抱怨,大家天天挑灯夜战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有点上辈子备战高考的感觉。

明年有秋闱,他们这些太学生的确得开始下劲儿学习,尤其是他这种籍贯不在京城的太学生,要是拿不到直讲们的推荐,他得千里迢迢跑回原籍参加解试,考完之後再千里迢迢赶回京城。

他记性好,读书的时候能比旁人省下很多功夫,但是科举考试不光是记性好就能考好的,脑子里没东西记性再好也没用。

他爹他哥都是饱学之辈,这些年耳濡目染基础也算紮实,来到太学後还有那麽多名满天下的直讲给他们授课,不好好学都对不起他前些年那麽下劲儿的和他爹学。

臭爹总说他没定性,学什麽都是看一会儿就扔,他觉得他也没那麽三分钟热度,该学的时候他从来不走神儿。

老爹还说二哥跳脱不让他放心呢,结果还不是看走眼了、咳咳、总之就是,他觉得他读书超棒哒!

太学的直讲先生们可以作证,先生们夸他文章做的好,只要能保持这个势头,来年就不用担心要跑回眉山考试。

要是诗写的好点就更好了。

不过没关系,人嘛,总得有点小缺点,虽然他写不出那些灵气十足让人眼前一亮的诗,但是能四平八稳挑不出缺点已经很不错了。

看过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他们现在能看到的唐代诗篇可比後世能看到的多的多,模仿也能模仿出七七八八。

考试的时候扬长避短就好了,充分发挥优点,不擅长的科目及格就行,反正他肯定没胆子和他们家二哥那样胡来。

家事国事天下事全都挡在太学的院墙外面,现在能听到的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少人做梦都在背诗背文章,寝舍里说梦话的学生大大增多,夜半巡夜的人被吓了几次後见怪不怪,哪天没听到寝舍里面传出中气十足的吼声才觉得奇怪。

苏景殊刚来京城时还想着不要那麽快下场考试,反正他年纪小,再等几年多打打基础也来得及,但是在京城这麽些日子见识了那麽多,他又觉得形势紧迫,没有那麽多时间给他慢慢考虑。

明明现在的大宋看着很好很繁华,京城日日夜夜笙歌不息,辽国和西夏也不像以前那样能让大宋朝堂紧张的动不动就想迁都,只要放空脑子,他就能在这个繁华的假象里快快乐乐的度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

反正家里不短他吃喝,他一辈子不考试也能过的很好。

但是不知道为什麽,他最近总是梦见些不好的事情,有一次甚至跟走马观花一样梦到了敌国铁骑攻破汴京,京城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除了火光什麽都不剩,比上辈子看靖康之难纪录片时都难受。

他之前还怕吓到赵大郎害赵大郎晚上做噩梦,结果可好,赵大郎没有做噩梦,做噩梦的变成了他自己。

太学中的学习气氛日渐紧张,小光国公那边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他要学的比太学的学生还多。

而且最近有空就去陪曹太後种地,说是要亲自感受一下种地的艰辛,连出门都很少出,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那些刚冒头的麦苗身上。

冬小麦种下去夏天丰收,不知道他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苏小郎伸了个懒腰,看着外面又飘起雪花,悄悄起身去窗边赏雪。

——哇,好漂亮的雪花。

很好,是他的真实水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