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2 / 2)

加入书签

就连赵想也忙着制药,因为每年割水稻都有不少人弄伤手和脚。

伤药肯定要多准备一点,村民们受伤他也得背着药箱去给人上药。

张百草因为会医,他不用下地干活,和徒弟一起制药。

顾老和卫老年纪大,身体又不是特别好,在张百草的要求下,二老每天只需放入牛就行了。

牛草都由赵想和牛棚的众人准备,两位老人真的就只放牛,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当然他们也闲不住,放牛的时候顺便挖点野菜,帮牛棚众人减轻一点重担。

收完水稻,后面还要收红苕,只是相比水稻不能拖,红苕可以慢慢挖。

因为离收水稻还有半月,赵想便去山里或是河边采药。他每天要爬山下河,每次回来都是一身土。

“阿想,又去山里挖药了。”

翟民扶着门走出来,看到赵想一身狼狈背着背篓回来,他身后还跟着同样狼狈的张百草。

“翟叔叔你别动。”

赵想背篓都没放下,先跑过去把人扶出来坐在凳子上。

“我没事,你和张医生辛苦了。”

看着这对师徒都很狼狈的样子,翟民挥了挥手,有些心疼地说道。

阿想才十三岁,就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大爷大娘年纪大了,很多重活都干不了,特别是上半年老人病过一场后,赵想也不准备让他们下地干重活了。

他在赵家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和赵爷爷赵奶奶打听了赵想不少事。

知道赵想干活好,半大的少年干活顶一个壮劳力,每天拿的还是满工分,这是多少成年人都干不到的事。

越是了解,他就越心疼这个少年。

一开始是因为他是赵哥的孩子,虽然是过继的,但是过继了就是亲生的了。

现在却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身,听完他的事后更想对他好了。

“不辛苦啊,比起你们保家卫国,不过是上山采药,真不算什么辛苦。”

张百草帮着徒弟把背篓放下,又把草药从里面倒出来。

采药的时候没有细分,所有人都扔在背篓里。

师徒两个搬来小凳子,就坐在坝子里给药材分类。

分好后该洗的洗,该切的切,师徒二人分工明确,又很有默契,很快这些药材就躺在簸箕里了。

“你们每天都要这么忙吗?”

看着师徒二人把这么多药材都整理好,翟民眼睛都花了。

那时在他眼里一个眼的杂草,却是医生口中的药材,他愣是分不清有什么区别。

“是啊,现在正是采药的好时节,可不能拖。”赵想回头朝他一笑,然后继续把簸箕往架子上放。现在外面放着把水汽吹干,晚上再搬回家。

不敢把药材放在外面,除非家里的院子修好,不然有人起坏心思,在药材上面动点手脚什么的就麻烦了。

“哦。”

听赵想这么一说,翟民也不好劝他们休息了。

不过他现在可以下地走路了,已经不需要赵想日日守着他,自己也能解决生理上的麻烦,因此赵想比前阵子要轻松一些。

他每天在外面忙,偶尔还要回家帮翟民解决生理上的需求,一天要跑上好几趟,他不累旁边看着的人都替他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