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2 / 2)
周宝雨发牢骚,“那也不能什么歪瓜裂枣都塞进去啊。”
陈皎:“……”
他们共事了这些多年,已经无比熟络了,说话也比较随和,没有那么多森严等级。
周宝雨吐了一通苦水,陈皎耐心极好倾听,因为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毕竟中原已经被胡人搞得烂透了,要一点点恢复,确实需要耗费大量心血。
没过两日周宝雨就折返回去了,继续当牛做马干苦差事。
夏日临近尾声时,建阳被破,死守京都的扎莫度罗中箭后不治身亡,麾下士兵一盘散沙,一些被杀,一些逃亡,还有一些则跑到曲州去了。
雨天,淅淅沥沥,城里满地泥泞。大多数城市都是泥地,只有极少部分繁华的城市才会铺石板。
京都建阳自要比其他地方繁荣,它曾是汉人的政治中心。
巍峨的宫殿群并未受到轰炸,淅沥雨雾中,鲜血顺着台阶流淌。士兵们冒雨搬抬尸体,宫殿里的财物禁止哄抢,因为要留给陈九娘。
裴长秀站在屋檐下,叉腰看这场大雨。就快入秋了。她望着被雨雾遮挡的远方,在某一刻,好似做梦一般。
情不自禁掐了自己一把,疼。
建阳,曾经的京城。她在中原长大,一辈子都不曾来过京城。而今天,这座宏伟的城池被他们打了下来。
这既像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又那么真实的呈现在她面前,感慨良多。
与此同时,南方那边的崔珏等人正在商议北归计划,因为现在中原需要大量人才过去重振。
府衙发放告示,鼓励以前南逃的中原百姓回归故土,安居乐业。
当初的南迁,现在的北归,昭示着汉人再次走上中原的历史舞台。而这次的北归,路途中会有差役官兵巡逻,甚至还设有接济站,供应热水饭食。
为了把他们哄回去,朝廷下了不少功夫。中原那边土地多多,只要上户领地,头年还无需缴纳赋税。
一些有归乡之情的百姓大胆踏上了回乡的路。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靠零散活计为生的人们,宁愿冒这趟风险重回故里。
陆续有人被打动,开始北归。
不仅如此,官员也开始大批量输送过去。
一场大型的迁移就此拉开了序幕。
吴应中、鲍起凤、方世林这些人开始往北回归。崔珏仍旧守在南方,直到陈皎彻底打下中原,才退过去。
这段时日各地的里正开始忙碌起来,因为有乡民回中原,会先在里正那里登记,而后下户。只要拿着那份户籍和路引,就能畅通无阻。
待到故乡,再去当地的衙门或里正那里登记报上去落户,就能领得田地耕种。
目前一家三口能领得数十或上百亩田地,不论男女都有。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诱惑,特别是在南方日子过得拮据的乡民,会选择过去。
也有南方人主动过去的。
这些年南北交融,以前中原人称这边为南蛮子,而今态度改观许多,相互间没有那么多敌意,毕竟在国难时他们曾携手与共。
若有人拿南北说事,定会遭到群体唾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