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1 / 2)

加入书签

投放火药轰炸城门。

轰炸那天是凌晨,地动山摇的魔鬼之音传入城内百姓的耳中,惊得他们恐慌连连。

对于拿冷兵器作战的胡人官兵来说,血肉之躯哪里抵得住火药吞噬。纵使他们马术精湛,身强力壮,勇猛无比,在火药的威慑下显得软弱无力。

第二波轰炸彻底打开了城门,大军趁乱冲杀而入,借助竹筒火药开路,恣意屠杀。

城中百姓哭喊连天,胡人官兵自顾不暇。那些杀进城的南方兵疯狂打杀,不少百姓出逃,有汉人也有胡人。

整座永盛城内火光冲天,犹如人间地狱。街道上尸横遍野,房屋被烧毁大半。城内居住着大量胡人百姓惨遭屠杀,就像当初胡人屠城那样,一报还一报。

上万的官兵涌入城中大肆屠杀抢夺财物,徐昭放任他们为所欲为,因为抢来的财物会上交一半到陈皎手里,用于后续安置汉人百姓。

这场屠杀整整持续了一日,尝到甜头的官兵们无不振奋。只要不奸淫,可以抢夺可以屠杀,他们也愿意上交抢来的一半财物,因为后面还有很多胡人供他们抢夺。

永盛得手的消息传到新城,陈皎正在提笔书写。因着这边大片荒芜,需要治理,把秩序维护起来,故而需要大量文官援助。

陈皎书信回南方,让崔珏他们着手安排人员过来治理,把满目疮痍的中原重新恢复生机。

裴长秀进屋来,欢喜道:“永盛已经拿下了。”

陈皎挑眉,“这么快?”

裴长秀得意道:“小小郦州,不足挂齿。”

陈皎失笑,说道:“若在年底能把郦州打下,今年也算完美收官。”

裴长秀点头,“现在我军士气大振,定能一鼓作气。”

陈皎有些头痛,“这边的烂摊子着实叫人头大,百废待兴,不知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恢复成南方那边的情形。”

裴长秀乐观道:“只要世道别动荡,一旦能安稳下来,总能向上。”又道,“待这边稳固之后,曾经南逃的中原百姓也会陆续回归。到那时,有足够多的田地供他们耕种,只要把赋税减少下来,农耕定能恢复生机。”

陈皎点头表示赞许,“民以食为天,土地是百姓的根儿,只要地在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扎根。”

天气愈发寒冷,南方的粮草源源不断输送过来。不用陈皎书信提醒,崔珏就已经安排周宝雨等骨干前往中原治理。

此行共计五十多人,有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也有眼光长远,为日后前程铺路的士人自愿前往。

因为一旦中原被打下,以后朝廷多半会在那边兴起,不可能还在南方发展,故而方孝宣再次启程去挣前途。

这群年轻人冒着寒冬出发,途中见到运送粮草的百姓,会同他们唠几句。

那些百姓的子孙们纷纷奔赴中原的战场,见到这些读书人也过去了,心中无不充满着希望。因为方孝宣告诉他们,待打完这场仗,南逃的中原汉人就能归家。

那边有好多田地荒芜,需要大量百姓过去耕种,并且朝廷还会把赋税减下来,让老百姓轻松些。

其中一位掉了牙的老儿欢喜道:“你这小子可莫要诓我,若能减赋税,那我可就要做梦了。”

方孝宣笑着摆手道:“没诓你!是九娘子亲自说过的。她说这些年南方年年征战,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可是中原是我们汉人的家园,断不能让胡人为所欲为,所以还得继续打一场。

“待中原夺回,百姓就该休养生息过安稳日子。九娘子心里头其实都知道老百姓的不易,若不然当初就不会亲自去郡县清理贪官污吏。我们这次去中原,也是为了整顿秩序,把当地的混乱治理起来。”

老儿连连点头,“我家的孙子也北上去了,他说连九娘子一介女流都敢北上打胡人,他也敢!”

方孝宣朝他行了一礼,“国难之际,老丈为国分忧,请受我一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