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1 / 2)

加入书签

州,还是由沈乾敏、徐昭和裴长秀等人领兵攻打。先前他们曾拿下过交州,都有领兵经验,陈恩放手让他们去干。

平时这帮人窝里斗,但涉及到州府利益,还是会统一战线对外,因为性命攸关。

此战最为关键的是陈皎之行,陈贤树去过京城,晓得里头的情况,同她细说一番。

她带了方家的家仆一并前往,去到那边倒也能应付,陪同的除了谢必宗和裴长秀等人外,陈皎又把通州的宋青召回。

陈恩不放心她,又添了两位功夫不错的跟去。一行人装扮成商贩,易过妆容,确保万无一失才动身前往京城。

在临行那天陈皎辞别许氏,她愁得要命,说道:“我的天老爷,京城就是龙潭虎穴,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去年你大哥回来折断了一条胳膊,今年你又过去,真真是不要命了!”

陈皎道:“阿娘,我这是给你奔前程,日后若能把控朝廷,爹就是宰相,宰相你知道吗,忒大的官儿,我说不准也能封个郡主,正儿八经的郡主!”

许氏戳她的脑门,“你莫要给我画饼,我只想你安安稳稳的。”

陈皎:“阿娘天真,不打仗哪有安稳,唯有把南方打下来,惠州才能得安稳。”顿了顿,“你且在家里头安心待着,等着接你进京,那地方可比惠州繁华多了。”

许氏还想说什么,外头在催,她只得送她离去。

前往奉州要过交州,陈皎离去后,没过多久陈贤树和林都尉等人也动身去往交州,与沈乾敏他们交接。

如果要讨伐奉州,直接从交州发兵就行,这就是之前朝廷为什么想拉拢交州驻军的原因。

而朱州与惠州中间隔着一个不受两州管辖的长平郡。按说此郡夹在两州之间日子不好过,但恰恰相反,因为两边都不想动武,它反而一派繁荣。

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初春万物复苏,天气日渐暖和起来,麻雀成群落到树梢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南方一年四季都有青绿,只有岭南那边不适居住,因为瘴气重。

奉州八郡,京都设在应宁,因着是京城,人口要比其他州密集得多。

陈皎一行人走水路,包了一艘客船去益梁那边的码头,再走陆路去往应宁。

沿途山水秀美,陈皎站在甲板上观两岸景色。她闲着无聊同船夫唠了起来,说的是通州方言。

那船夫是奉州人,陈皎说进京探亲,船夫同她八卦,说去年京城极不安稳,有不少高官都被抄家灭族。

陈皎故作诧异,问道:“有这般吓人吗?”

船夫:“嗐,这年头,变故多得很,上面的事我们老百姓哪里知道呢,反倒是地方上安稳许多。”

陈皎道:“通州也不太平,那边官绅清查得厉害,今天李家倒,明天王家遭殃,也闹得人心惶惶。”

船夫:“是查贪官污吏吗?”

陈皎:“对,不过我们这些是商户倒是躲过一劫。”

船夫赞道:“查贪官好,年年赋税上得那般重,养肥了那些贪官,就该宰。”

二人就各地的情形唠了好一阵儿,晚些时候外头的风大了,陈皎才进船仓。

等他们抵达益梁已经是好些日后了,在客栈歇了一宿,翌日一早就前往应宁。

应宁是京城,城内居住了十多万人口,周边商贸发达,因着南北交融,各种手工业,人文在这里得到传承。

陈皎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进京城,城内建筑果然比惠州宏伟繁华多了,高高的城墙耸立,街道上商旅络绎不绝,各种口音都有。

方家的家奴张元安熟悉京中情形,领着他们先去下榻安置。

几人在文来客栈下榻,张元安道:“小娘子且在客栈等候音讯,待张某通报了四郎君,再做安排。”

陈皎道:“这城里究竟有多大,我能出去逛逛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