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8(1 / 2)

加入书签

,起初他并未多想,以为是寻常宴请,后来还是治中从事朱韵提醒他谨慎为妙。

史延锦道:“此次惠州平乱,我们通州也帮衬过不少忙,不仅给种粮,还借粮与他们救济。现在朝廷派下州牧上任,他们收兵离开,临走前宴请州府,也在情理之中。”

朱韵道:“话虽如此,可是小心使得万年船。”

史延锦:“那我差人去打听打听。”

朱韵点头。

于是州府派人去探听惠州兵的情况。当时他们过来两千兵州府是晓得的,这会儿去打探,那些兵都聚集在闵州与通州的交界处,离绍安较远。

没过几日探子回来上报,并未发现异常。如果惠州要生事,肯定会把兵带过来,但人家有那么多兵,且又离州府远,可见其诚意。

但他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惠州来平叛,兵越打越多。那两千兵确实看不出异常,因为有许多新兵蛋子掺杂其中,而熟练的老兵则早就偷偷潜伏进城了。

不过史延锦还是非常警惕,身边派下不少精锐护身。

宴请那天,州府里的高官尽数赴宴,朱治中和黄别驾自然也在其中。

陈皎等人早已在天福楼等候,得知他们到来,一行人前去接迎。

双方一番客套寒暄,入到宽敞的包厢,两方官员各自落座。

陈皎坐于主位,裴长秀站在她身侧,下方是崔珏,汪倪站在一旁,之后是沈乾敏和徐昭,按职位排序。

史延锦这边则来了八人,五位高官,三位护卫。

陈皎跪坐于榻上,和颜悦色道:“此次惠州平乱,多亏史州牧援助,若不是通州借粮,闵州百姓只怕不易熬过寒冬。”

史延锦道:“九娘子客气了,通州不过是举手之劳,倒是惠州出力又出钱粮,那才是闵州之幸。”

陈皎摆手,“皇命难为啊,不过不管怎么说,好歹把闵州之乱平息下来了,想必往后当地会得安稳。”又道,“那大乘教可怖至极,不少百姓受其蛊惑,成为其爪牙,不知通州这边可有发现大乘教踪迹?”

朱韵接茬儿道:“我们这边还好。”

陈皎:“大乘教不可不防,前两次生乱,皆是因清除得不够彻底,才让他们死灰复燃。待我回到惠州,也得让各地警惕大乘教,不给他们任何空子钻。”

人们就闵州那边的情况说了会儿,以此缓解史延锦的紧绷。

崔珏负责活跃气氛,让现场的气氛松快些,提及通州的风俗人情,朱韵等人打开了话匣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包厢里谈笑风声,压根就察觉不到风雨欲来。

而天福楼周边的暗线则一直盯着二楼侧边的窗户,只要上头掉落下东西,便意味着猎杀开始。

同时藏匿于街巷的惠州兵早已磨刀霍霍,只等着天福楼那边放出信号。

当时是正午时分,冬日街道上行人甚少,今日天福楼的生意也不太好,本以为接到一桩好差事,哪曾想遭遇飞来横祸。

史延锦小酌几杯,处于微醺的状态。本以为应付完这场宴请之后就能把这群惠州人打发走,哪曾想陈皎冷不防问道:“史州牧可识得乌言秋?”

史延锦愣了愣,困惑问:“什么乌言秋?”

陈皎笑了起来,“他说他认得你,与你曾是旧相识。”

一旁的黄别驾警惕性高,听着不对味,忙道:“九娘子可莫要开玩笑。”

史延锦后知后觉会意过来,酒顿时醒了大半,忙道:“那乌言秋不是大乘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