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5(2 / 2)

加入书签

陈皎摇头,兴致盎然道:“我问他怕不怕我俩搅合到一块儿去了,你猜他是怎么答的?”

崔珏沉默,表情多少有点微妙,本以为她会八卦,哪曾想那厮讨厌得要命,知道吊起了他的好奇,故意道:“你猜。”

崔珏:“……”

他故意装作没甚兴致的样子,淡淡道:“崔某不敢越雷池半步。”

陈皎坏透了,故意吊着他的胃口,“你最好如此。”说罢做了一个剪刀手。

崔珏:“……”

真讨厌!

待她离去后,崔珏满腹牢骚,心想明明是你故意来招惹我的,还成了我的不是了。

但又惊异于她的大胆,居然敢用这事去试探淮安王的底线。他实在好奇淮安王是什么反应,但陈皎那厮又故意不说,着实令他懊恼。

第二日众人打道回府。

话说那告示贴出去后确实激起千层巨浪,成为了通州百姓时下热议的话题。

人们围到告示前,议论纷纷,有妇人半信半疑道:“当真去了闵州就能分得田地吗?”

旁边的年轻小郎君回她,“告示上都写着呢,只要在通州没有田地的,不论什么户籍,都能下户到闵州分得自耕地。”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道:“闵州这般乱,谁愿意过去落户啊?”

“是啊,听说那边的暴民可怕得很,见人就杀,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去,不是送死吗?”

“我还听说衙门都被砸了,当官的都被杀了呢。”

“闵州连连生乱,当地人只怕都死得差不多了,咱们通州人若过去分田地,不是发死人财吗?”

这话惹得众人哄笑。

“这年头,管他什么财,若能分得百亩田地,那也是白捡的便宜啊。”

“你当便宜这么好捡?那边秩序混乱,若是运气倒霉的,只怕一过去就丢了小命,这边苦是苦了些,好歹能得安稳。”

“不是说朝廷已经派兵去平乱了吗,听说是惠州那边派的兵。”

“朝廷的兵管屁用,之前不是平过乱,结果如何,还不是又来了,一茬比一茬厉害,我等屁民哪受得住这般冲击?”

人们意见不一,一些人觉得可以去发死人财,一些人则看热闹,怕丢了性命。

在陈皎等人返回闵州的途中,通州的告示陆续张贴到郡县,甚至是乡里。

有些日子过得艰难,实在没得办法的百姓动了心思,心想只要落户到闵州就能拿田地,委实是白捡的便宜。

这不,一家佃农想摆脱入不敷出的日子,寻求闵州的出路,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去冒这场险,因为不仅要离乡背井,还得预防路途中出意外。

在他们犹豫不决时,隔壁同是佃农的两口子表示待秋收后,就打算卖粮前往闵州搏一搏前程。

刘家娘子姜氏瞻前顾后道:“我就是怕,听说闵州到处都是死人。”

周氏说道:“这年头哪里没有死人呢?”又道,“就是因为人死得太多,田地没有人耕种,这才把咱们通州人放些过去,若不然哪里捡得到这种便宜?”

“王娘子话糙理不糙。”

“嗐,我们两口子商量好了,等秋收上了粮税,就把户头下了,拿到闵州去碰碰运气,万一运气好捡到了便宜,以后卖了地也是一笔不小的钱银,总比继续耗在这里强。”

周氏两口子是商议好的,他们年轻些,胆子也要大点,反正眼下脚上也没鞋穿,万一过去能讨到一双鞋,冒次风险也是值得。

不少人抱着这种心理,开始筹谋秋收后去往闵州。一来上交粮税后下户更容易,二来可以卖粮筹备路费。

最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