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4(1 / 2)

加入书签

得受女人管束不大痛快,挺没面子。

也有人跃跃欲试,说道:“裴娘子的枪法厉害,能与徐都尉对打成平手,可见其精妙之处。”

“程老三你有兴致啊?”

“能学一学也无妨,用来防身,也无害处。”

“你脸皮可真够厚实,被一娘们管,受得住?”

程老三没有吭声,另一人道:“娘们也有娘们的好处,九娘子不挺仗义的?依我看呐,比州府里的其他都尉好。”

“这倒是实话,跟着九娘子混,吃不了肉也有汤喝。”

“就是可惜了九娘子是个女娃,若是男儿,往后的前程自不消说。”

程老三道:“若是男儿,又岂有她出头的机会?”又八卦道,“上回大郎君在西山那边差点捅了篓子,还是咱们九娘子过去摆平的。我没过去,可听王伍长说贼他娘的厉害,唬得大郎君和官绅等人一愣一愣的。”

“这算什么,灭吕家早就见识过手腕了,也真是可惜不是儿郎,若不然,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淮安王府的爵位都能落下来呢。”

“张老弟慎言,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人们私下里八卦了好一阵子,都觉得陈九娘有那个实力去跟府里的几位郎君一较高下。

第二天只有六七人愿意尝试学裴家枪,裴长秀颇觉欣慰,本以为没有人愿意来呢,毕竟让这群老爷们受女人管束,自尊很难说服自己。

就这样,裴家枪开始在南方萌芽,打出一片属于裴家军的天地,一支只忠诚于陈皎的队伍。

与此同时,去梁寿乡打探的李士永装扮成商贾去到那边,同当地村民唠了唠。他之前是跟的徐昭他们,陈皎看那边人手够,又把他调过来用。

于二毛也跟着一起的。

两人背着包袱歇脚,在一处农户家讨水喝,同屋檐下的老儿唠了起来,说他们过来途中听说州府派人下来清查了。

老儿特别敏感,试探问:“二位郎君是从何处听来的消息?”

李士永端着陶碗,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道:“我们哥俩路过南平县,听到的风声。”

老儿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于二毛故意道:“州府派人清查贪官污吏就是好,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些。”

老儿接茬儿,“这话在理,就是怕州府那帮人官官相护。”

李士永摆手,“应该不会,听说派下来的都是淮安王府的郎君们当差。”

老儿敷衍道:“那就好,那就好。”

眼见天色不早了,李士永见老儿嘴紧,也没过多逗留,怕引起他猜疑。

两人告辞离去。

待他们走后,老儿进屋,总觉得不安,他站在窗前看外头的天色,忽然喊自家曾孙儿。

那小子九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老儿把他叫进屋说话,小子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

不一会儿那小子就跑了出去,通风报信去了。

夜幕降临时李士永二人寻到一户人家借宿,那家人倒是和善,还要给他们备饭食。

李士永行事谨慎,取铜板做酬劳,感激他们的收留,因着自带了干粮,并未碰他们的东西。

不曾想两人还是着了道儿,先前在老儿那里讨水喝,那老儿对两人身份起疑,下过药,隔了许久药效发作,两人困得睡了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