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1 / 2)
春听得迷糊,只隐隐觉得陈皎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在乡下没待多久,另一边的曹士安把鲁正男拐到了衙门,他成功说服鲁东荣把惠州的种粮搞起来。
陈皎回到衙门,与他们商议种粮计划,打算先拿盛县做试点,由官府免费发放鲁家培育出来的种子,待成效出来后,再扩大送至怀安郡的所有县。
这个提议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陈皎越想越觉得计划可行,干脆让曹士安在这边协助鲁家,同时郭县令全面配合他们。
鲁正男把自家祖父给他的信函交给陈皎,信上说让她把盛县的士绅们组织起来,可以促成此事。
于是陈皎差人去请另外三家,有鲁家带头出面,几个家族表示愿意协助共同完成盛县的种粮培育。
这群人家风清正,心怀黎民,愿意为地方出力,令陈皎欣慰不已,一路上原来也有那么多人惦记着惠州的前程,她并不孤单。
宗家族长宗显昌夸赞道:“此前曾听闻九娘子在魏县的大名,老夫还半信半疑,今日得见九娘子带来的兵,老夫也算开了眼。
“他们个个随和,问起来,皆说惠州的兵是护惠州百姓的倚靠,而非欺负他们的土匪强盗。
“有这般人情味的兵,军民一家亲,相互扶持携手,假以时日,何愁不强?”
陈皎笑盈盈道:“宗老谬赞了,盛县也得有你们这些深明大义的官绅,才能有如今的安稳。”
宗显昌捋胡子,“既然鲁公愿意出面把育种做起来,我们这些做兄弟的自当担起一份责任,虽微不足道,但人多火焰高,他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惠州必当脱胎换骨。”
说起惠州的未来,这群人无不激动。
纵使朝廷上的腐败他们改变不了,但地方上却在一点点变好,他们不愿放弃,哪怕只有微小的火苗,也愿意拼尽全力去呵护。
只因他们还有后辈。
而后生,便是他们的希望。
陈皎把曹士安留在这里,士绅们家里有年轻子孙的皆聚到鲁家同鲁正男走到了一起。
这群人的父辈因着朝廷的腐败无心仕途,宁愿在地方上过悠游自在的日子。而今他们的子孙寻到了一条特别的路,没有那么多名争利斗,仅仅只是一群人尝试去把农学做起来,惠及周边百姓。
甚至还有女郎掺和,跟着自家兄长见世面。
官绅们家中不缺钱银,疼爱子女,愿意给机会让他们历练。几大家族相互间又走得近,会共同探讨交流学问。
这种氛围是陈皎怎么都没料到的,原本想拐一个鲁正男,结果一下子蹦出来好些个“鲁正男”。
血赚!
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她书信向便宜爹讨要钱银做育种,结果淮安王给的回信上只有一个字。
一个大大的“穷”字。
陈皎拿着写满了整页信纸的“穷”,无语了许久。她这个便宜爹贼抠门,跟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尽管先前曹士安说过州府不重视农学,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看到那个硕大的“穷”字还是备受打击。
陈皎郁闷了许久,决定自掏腰包,让胡宴走一趟法华寺,把崔珏寄存的那些钱财提出来砸到育种上,先把事情做出来,待有成效后再向州府讨要钱银。
做下决定后,她把信物和法华寺的存据交给胡宴,让他去提钱银。
胡宴诧异道:“九娘子真要自掏腰包砸到鲁家庄?”
陈皎背着手来回踱步,严肃道:“州府不重视农学,可是民以食为天,倘若盛县能把育种做出来散播出去,将是一项惠民之举,我断不可眼皮子浅,只看眼前局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