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2 / 2)

加入书签

这不,见鲁东荣不好忽悠,陈皎把主意打到鲁正男身上,试探说道:

“鲁郎君可曾想过自己的前程?”又道,“我知道你大父无心官场,自然也不允让你去掺和,可是男儿志在四方,更何况还是现在这种极不安稳的年代,你真能澹泊明志?”

鲁正男笑了笑,似乎知道她想说什么,回答道:“不瞒九娘子,如今朝廷腐朽,地方上又各自为政,北方更是胡人肆虐,国将不国。

“纵使我等饱读诗书,也不过是世间蝼蚁,鲁某人轻言微,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家国之下,实难托举。”

陈皎赞许道:“鲁郎君所言甚是,不过我还有说法。”

鲁正男做“请”的手势,“鲁某洗耳恭听。”

陈皎正色道:“纵使大厦将倾,我们汉人也不能轻易言败;纵使朝廷腐朽,可是连地方上也放弃图强,那汉人才是真的完了。

“北方胡人肆虐,仍有汉人不顾一切起势反击;南方闵州去年爆发的起义,皆是百姓不愿屈服。

“倘若天下的士人都像鲁郎君那般听之任之,那咱们汉人永远也不会再有复起的那一日。”

鲁正男听得沉默。

陈皎语重心长道:“昨晚我想了许多,你们鲁家既然有兴致攻农学,为何不能让盛县的老百姓都能种你们家培育出来的粮呢?

“我昨日来时问过村民了,他们都说鲁公给的种粮好,种的水稻颗粒饱满,比以往要好上许多。既然有这般优势,为何不能让整个县都种?”

鲁正男无奈道:“这可不容易,我大父没有这么多精力。一来只是兴致使然,二来也不想牵扯太多。”

陈皎追问:“那鲁郎君你呢,你难道不想试一试自己到底能不能行?难道甘愿一辈子窝在鲁家庄消磨度日?

“我知道你大父年纪大了,他已经把他的一生走到尾声,可是你鲁正男才刚刚开始。你还有大把的好时光去挥霍,你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学识,更有父辈的基础,自身也喜爱农学,为何就不能承你大父的志,把这条路走成阳光大道?”

那时她说话的语气不疾不徐,琥珀色的瞳仁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勃勃的光。

那是一张年轻的,富有青春气息的面庞,浑身都透着积极上进的朝气,它充满着野心,图强与奋进。

鲁正男有瞬间被她给蛊惑了,犹犹豫豫道:“我大父……”

陈皎打断道:“我知道他年事已高,且你父亲又去得早,小叔也没在身边,他的晚年靠你照料。

“可是鲁郎君,这并不是阻拦你上进的理由。你不用走出鲁家庄,你大父也不用离开这里,你们爷孙俩还跟以前一样行事。

“只不过我想要把你们鲁家的种粮散播出去,不仅散播到盛县,怀安郡,还可以散播到整个惠州,乃至整个南方,惠及数万百姓。

“我可以想法子从州府里拨钱银与你们扩大培育场,甚至衙门也会替你们开路,协助你们把种粮散播出去。

“民以食为天,就算上头的朝廷腐败,烂泥糊不上墙,可是咱们地方上的老百姓始终还得种地过活,是不是这个道理?”

鲁正男:“……”

他愣愣地看着她,似没料到一介女流也有此番志向,不禁被她画的大饼给震到了。

陈皎循循善诱道:“鲁郎君且考虑考虑,你若愿意,我陈九娘定会从州府里给你拨钱款做育种。”

说话间,忽地传来鲁东荣的声音,“阿奴。”

二人回头,见老头儿拄着拐杖站在角落里,一脸阴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