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2 / 2)
命运这东西,真真是奇妙。
数十年光景一过,他在王朝的夕阳之下再次迸发出光,好似又年轻了一回。
在这个大厦将倾的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去力挽狂澜,缝缝补补。
这或许就是祖祖辈辈刻在骨子里的永不屈服。
把去魏县的人员谈妥后,崔珏让马冲给陈皎传信,举荐张寿珂此人。
陈皎并无异议。
现在他们算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能走到一起靠的绝非是浅显的利益,还有信仰,北伐的信仰。
张寿珂被举荐到魏县上任,魏县属章陵郡管辖,赵太守心境微妙,因为他跟张寿珂不睦。
陈皎急于把吴应中换下来,因为她要干一票大的。
魏县一千多户食邑带来的诱惑无比巨大,意味着她以后成为小富婆指日可待!
谁也不能拦着她往上爬,只要她能把惠州翻个底朝天,便意味着她有很大的本钱去跟便宜爹养的这些儿子们搞竞争。
穿男人的鞋,走自己的路。
既然风头压不住了,那就乘风破浪劈荆斩刺。
谁也不能拦着她翻惠州,翻他个底儿朝天!
第44章 奇奇怪怪
在张寿珂受命前往魏县上任时,那边的余奉桢和陈贤树则回到了樊阳。
陈恩同他们说起打算组建都官从事团专门清查惠州境内的所有郡县,二人一致认为可行。
魏县的变化给余奉桢带来了极大的反思,他捋胡子说道:“属下还是第一次见到当地百姓不惧怕官兵的,简直匪夷所思。”
当即说起他的所见所闻,陈恩也感到意外,“军民一家亲?”
陈贤树也道:“儿也感到不可思议,魏县的百姓真不怕官兵,还跟他们有说有笑。
“我私下里曾问过,他们说九娘管得严,惠州的兵不是土匪,是要护他们的倚靠。
“这说法还是头一回听到,可见那些百姓是乐意听的。”
陈恩赞道:“这说法甚好,传出去了,咱们惠州有脸面。”
陈贤树想分一杯羹,主动说道:“爹想组建都官从事清查惠州,儿也愿意出一份力。”
陈恩点头,“甚好。”
稍后他把陈贤树打发下去,同余奉桢商议起求贤令一事,得到了余奉桢的支撑,认为可以尝试。
与此同时,陈贤戎也眼热想插手清查惠州一事,被郑章阻拦了。
陈贤戎心中不解,困惑道:“九娘都能做的事,我为何做不得?”
郑章严肃道:“三郎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倘若是清查衙门还好,一旦牵扯到地方士绅,处理不好吃不了兜着走。”
陈贤戎:“这一回魏县士绅联名上书,爹都能压下来,只要有他打压,应不成问题。”
郑章摆手,“你不信就等着瞧,魏县王家多半会把篓子捅到朝廷里去。”
陈贤戎闭嘴。
郑章继续道:“三郎跟他们不一样,你是嫡子,以后是要承爵的。如果你站出来打压官绅,往后谁还敢扶持你?”
他这一说,陈贤戎这才后知后觉意会过来。
郑章耐心道:“且沉住气,你阿娘是淮安王三媒六聘娶的正妻,你父亲的爵位迟早会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