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1 / 2)
,官商勾结比比皆是,谁不想捞钱?”
“就是,苦的还是咱们平头百姓,不过这回魏县想来会干净许多了。”
“这可说不准,现在父母官还没派下来,谁知道下来的人是什么东西,若又跟郑县令那般,谁说得清呢?”
人们七嘴八舌议论。
当天陈贤树跟余奉桢体验了一回住“黑店”的滋味,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翌日他们又去了一回乡下,向一老儿问路,随口八卦了几句黑店的事。
那老儿说道:“我听说了的,人面兽心呐,去年时疫,咱们村还受了薛大善人的接济,哪曾想背后全是卖人血的玩意儿,简直比那北方的胡人还禽兽!”
余奉桢:“我沿途过来听说这边以前不大太平。”
老儿摆手,“以前有山匪,上头派了兵来剿匪,有头没尾的,害得周边怨声载道。
“这回九娘子下来可算干了漂亮事,据说山匪被一网打尽了,也难怪以往衙门不管事,原是官商勾结通了气儿的。”
余奉桢故意问:“哪个九娘子啊?”
老儿激动道:“你没听说过吗,淮安王府的陈九娘,可厉害了。”又道,“咱们村张二郎家的田地被王家霸占,还是她亲自下乡来给他们想法子讨回来的,村里都夸她是活菩萨!”
余奉桢笑了起来,陈贤树半信半疑问:“老丈可莫要哄我,那般矜贵的人,怎么可能亲自下乡来?”
老儿急道:“你还别不信,我亲眼见过,生得贼俊,年纪也不大,看着娇滴滴的。当时身边还跟着好几位官兵呢,还有一位婢女,黑壮黑壮的。”
听他这般说,陈贤树这才信了。
他们只是随便问问,不曾想陈九娘的口碑这般好。
之后又去到县城,走访街巷,提及陈九娘,无不交口称赞。
余奉桢只觉得微妙,先前担心士绅煽动百姓生乱,如今看来,当地士绅的名声被搞得臭名昭著,百姓提及无不破口大骂,哪里还会抱团生事?
也难怪魏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没出岔子,中间的微妙之处值得观摩。
吴应中得知他们前来,将其迎到官舍安顿。
对于二人的考察,吴应中知无不言,有关衙门里的各种记录账簿皆呈给余奉桢他们看。
不仅如此,还带他们看从士绅手里追缴而来的布匹粮食等物。
余奉桢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些东西算是意外得来的,倘若惠州每个县都有这种意外,那才叫高兴呢!
实地考察的书信快马加鞭送回州府,呈递到陈恩手里,写了好几页。
尽管先前崔珏已经说过,但听到余奉桢亲口夸赞,陈恩还是放心不少。
此次剿匪官兵们立下大功,陈恩命崔珏把人员名单列上去论功行赏。
崔珏心中高兴,让徐昭列名单,徐昭试探问:“我以后是不是有机会带兵了?”
崔珏:“莫急,徐兄想要领兵,得让陈九娘找机会。”又道,“若有机会领兵,需得提拔自己人,收拢人心,为以后立足打下根基。”
徐昭点头,“这得向九娘子学。”
崔珏笑道:“开了个好头,以后惠州的机会多着呢,想来过不了多久,其他县也会跟着清理一遍。”
徐昭满怀希望,“照魏县那么清理下去,惠州何愁不强?”
崔珏:“只要把郑家压住,别让他们插手,这事便有盼头。”顿了顿,“主公多疑,以后我们行事需得谨慎,切莫让他察觉我们跟陈九娘走得太近,省得他打压。”
徐昭:“文允所言甚是,只做纯臣。”
崔珏:“至少表面上是这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