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8(2 / 2)

加入书签

如果她有事在身?,比如需要较长时间的离开海城, 也需要在同?样的地?方留下暗号报备。

应该是考虑到她接收信号的方便,新都饭店也在码头附近, 就?在她每天上下班,以及去菜场买菜必经的路上。

春妮原本天真以为她会像朱先生那样,有一个电台收发?信息。

常文远说, 现在倭国人侦听技术很厉害,如果被人发?现她的电台,反而会麻烦。

借此机会,春妮也终于弄明白,一般在敌后有电台的人,负责的工作都是比较重要的。他们需要随时接受传出重要信息,因?而,他们会有专门的频道联系。

她只是备用线,不需要花费这么高昂来?铺设联络渠道。做记号的人,不一定知道记号的含义,她的身?份和她需要做的事。对她来?说,这是隐蔽性最高的一种联络方式。

这里每天经过的人数以万计,她混在这群人里,还是挺安全的。

知道电台的重要性后,春妮难免对拥有一台电台,还能?收发?同?时进行的朱先生又多了很多猜测。

她可不觉得,倭国人去年收走那台电台之?后,朱先生就?没有了其他办法。

他和夏风萍的婚礼定在十月底,这段时间,两人只要一下班,就?像21世纪那些普通的未婚夫妻一样,会去昌平路的别墅买家具搞装修,忙得时常一整天不见人影。

不过,春妮也管不到他们了。

学?校给?春妮分?的房子早就?粉刷得差不多,在股东大会之?后,春妮到旧货市场买了些家具,挑了个放假的好日子,由几个亲近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忙,大家一齐动手,将她的东西都搬到了新房子。

自此,春妮两姐弟在石库门跟人合租的日子,正式结束了。

到海城奋斗两年多,期间几度险死还生,直到今天,春妮才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想想的确是很不容易。

送药的消息,就?是在春妮搬家的第?二天收到的。

她去小吃摊,让蒋四成帮她向学?校请了个假,中间转了几次车,在中午之?前赶到了地?点。

她站在芦苇荡前面,学?着常文远那天的样子放出了暗号。

没一会儿,跟那天一样,一条小船从芦苇荡深处排了出来?。

撑船的人她上次见过一面,两人仍没交谈。她准备跟上次一样,掏出针剂打完就?走人。

做皮试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春妮听见那个撑船的人一直在咳嗽,给?他抓了几颗从温南收来?的贝母,道:“把这个跟梨搁在一起炖,炖烂了,连皮带核地?喝几次能?止咳。”

撑船人很惊喜:“谢谢大夫,这个多少钱?”

春妮摆了摆手,温南空有药材,却被倭国人扼守住海上通道,又有山匪在山中踞守,运输非常艰难,导致本地?药材积压,价格比海城的白菜还便宜。

但这样便宜,一旦能?成功运到海城租界,就?是数以十倍,乃至百倍之?利。当然,贝母不可能?有百倍之?利,是春妮在温南买的铁皮石斛,前几天她才卖出去一支。

光是这一支,就?能?弥补她这几个月到处施粥舍药送枪送弹的损失一大半。可惜珍贵药材跟她的高档机油一样,要寻找到合适的买家才能?获取足够的利益,否则,就?是白送给?人家,人家还嫌占地?方。

春妮给他的这半钱贝母,白送毫无压力。

她摆了摆手,道:“便宜的很,收不起价,不用给?钱。”

两人经过这一番赠药,熟悉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