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2(2 / 2)

加入书签

方校长对春妮的安排并没有打乱两人的步调。

原本林老师到卫家临画,便是校长不提,有机会的话,她也?要想办法来看一看。

卫胜临家不是后世免费的图书馆,办张卡可?以随进随出。半个月的时间,好?几?十幅画,不知?道林老师能临摹到什么程度,自然要好?好?筹划,争取达到利益最大化。

留下来的两人中,林老师负责画画,春妮则从色彩方面判断,什么画最好?印刷,什么画改一改也?可?以印刷,方便筛选出个顺序供林老师选择。

春妮上回?亲自印过一回?林老师的太阳之后,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宣传招贴画都是大坨色块堆叠,颜色看上去单调且生硬。

原来现?在的彩色印刷技术仍停留在套色印刷上,套色印刷需要将多幅版刻套在同一张书页的不同地方,达到印制不同色彩的需求,每幅版刻只能有一种颜色。现在的技术,最多只能同时支持七套彩版。

如此一来,他们选择的画色彩不能过于丰富,否则彩印可?能无法尽可?能多地还原色彩。还有一些颜色的油墨不容易调制固色,也?需要避免。

这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在于许多油画的边界性不强。油画,尤其?是

古典油画利用光线转换,表现?出其?特有的明暗虚实感,是界限清晰,线条死板的套版无法解决的。

上回?印林老师的《太阳》时,春妮就曾遇到过这种不规则边界怎么印刷所带来的困难。

学校的印刷工杨大强在刻版的蜡纸边缘线位置刮蹭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利用自己对油墨特性的熟悉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时候学校收他,不过是看在他爷爷刚刚被倭国人打死,不忍他变成孤儿流落街头,没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孩子读书不行,但他非常肯钻研。

在印刷室工作没多久,就熟练掌握了印刷方法。经他手印出来的印刷品,印得又轻又快不说,一张蜡纸至少可?印六七百套,连最先领他进门的老师都做不到。不止没有成为?印刷室的负担,反而渐渐有超越老师,成为?技术能人的势态。

但杨大强的这种办法很容易损失蜡纸,一个操作不当?,就要重新刻制印刷,费时又费力。重新刻制后的每个版刻必然无法完全一样,也?影响品牌拼图色调色彩的统一性。

海城印刷高手很多,想在这一行做出新意?,必须有扎实的本领,独门的绝活,否则还会出现?别人跟着他们屁股后头仿制的事。

这一点,学校的老师们都是门外汉。

正好?倭国人在华界大肆查封印社,很多同行失去了生计,方校长听说后,张罗着去哪寻一个此中高手来。

对此,春妮不太看好?。

一来,真正的高手不愁饭吃,学校目前提供的待遇不高,吸引不了高手。再者,印刷技术最好?的地方一直是租界几?个大印刷公司。那?边普遍采用铅印技术,跟他们的手工油印天差地别。方校长即便请来了真佛,也?不一定能在这一亩三分?地念通经。

招人是要招人的。

厂里早有过共识,韩厂长放假也?没歇着,打算趁假期回?他老家一趟,先招个雕刻师父。韩厂长的老家陆安省铜阳是江南有名的木刻之乡,坐火车回?去,最多两天可?以打个来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