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2 / 2)

加入书签

除去开单的那位女顾客,后面她就收了两单,其中这两单的客人不仅只买了一样面包,买的还都是最便宜的那款。

开店之前,孟箬特地去考察过丰州市的几家面包店,她发现目前这几家面包店风格都比较类似,都是偏低价接地气的那一类。

可以说,做精致面包、精致蛋糕的店几乎没有。

但上回她在高家面包店碰见谢所长的事又告诉她,即使在这个年代,对蛋糕有精致高端追求的人并不在少数。

至少像谢所长那类人群,他们为了能买到精致且与众不同的蛋糕,是情愿多花点钱的,因为他们这类收入人群并不在乎那几百块钱。

而之后随着经济开放,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类走精致款的面包店恰恰会成为主流。相反,那些一开始很受大众欢迎低价面包店,则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她开店还是有点野心的,既然要做那就做点不一样的。

她的思甜烘焙坊,未来要走的路线就是精致高端类型——用好料用足料做精致面包。

用料上大方,做工上又用巧心,定价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经过方才开业的两个小时,孟箬也看出了一点眉目。

稍高的定价成了门槛,将很多低消费的顾客拦在了门外。

走精致高端的定位路线,孟箬并不打算轻易改变。

一开始走低价路线,等后面门店生意稳定下来,再慢慢涨价?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门店一旦开始走低价路线,那消费人群便会慢慢固定,只有喜欢低价的客群才会进你的店。后面你再涨价除了赶走那批固定下来的低价客群,也吸引不来高消费人群。

这是因为大家对你的面包店已经形成刻板印象了,就是卖便宜接地气的面包,你突然涨价只会引来别人的反感。

客人会想,之前我花一两块钱就能买的面包,现在却要花三四块钱买,凭什么?

这也是很多老国货面包品牌想转型,却转型困难,最后只能被收购或者宣布破产的主要原因。

刚开业那会儿客流是有的,但是客流进店了,她却没承接住,没有成功完成转化。这其中除了定价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她橱柜里的面包样式都太新颖了,大部分都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款式,大家一时难以接受。

就像一开始她向那位女顾客推荐瑞士卷一样,她也向其他顾客推荐过这些市面不常见的面包,但大家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比较一致。

面包之前见都没见过,价格卖得又偏高,怕自己买回去不喜欢吃浪费钱。

从售出的三个订单也不难看出,比起没见过的新款面包,大家还是更愿意选择以前吃过的面包款式,这样不易踩雷。

顾客对新款面包的态度跟她开店前的预期倒是不太一样,一开始她以为大家会对没见过的面包样式感到新奇,然后本着猎奇的心态,怎么着也要买个尝尝。

只要顾客买了面包品尝,以孟箬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她相信她做的面包一定能俘获顾客的味蕾,就像一开始那位女顾客那样。

但问题是,现在大家因为价格连买都不买。

事实表明,比起后来的人,现在人们的猎奇心态并没那么重。

综合以上两点原因,孟箬决定对自己的面包款式结构及宣传方式做出调整。

新款面包占比太多,大家更容易接受市面上常见的面包,那么她就相对的缩小新款面包的比例,再增加几款市面上常见的面包。

她店里有三个玻璃橱柜,一个大点的,两个小点的。

大橱柜她用来摆放三块钱以上的面包和小蛋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