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诗会,大牢(1 / 2)
第145章 诗会,大牢
山字经!赵调闻言心中一。
南唐山海观当年有三门核心武学,分别是幻阴指,山字经,无量海宝繁。
宋军攻打金陵的时候,李煜之孙,南唐皇储李仲寓之子李正言困于山海观内,被一名绝顶高手冒死救走。
从擂鼓山下来,赵曾经推测逍遥子就是李正言。
因为无崖子岁数不够,无崖子的父亲却差不多。
李正言既然从山海观逃出不会没有武学功法,或者之前就有武功基础,
或者逃出后为了自身安危开始练武,总之必然习武,并且不会太低。
他不可能放心自己儿子拜于其他门派,毕竟那个时候不比如今,距离南唐灭国时间还短,要处处小心提防。
而无崖子拜入逍遥派,最后又做了掌门,除非这个门派就是李止言自口创立的,那麽几乎便可以断定逍遥子便是李正言。
只不过无崖子丶李秋水丶童姥三人武功和山海观核心的武学名称不同,
就不知是李正言记得的并非三门绝学,还是将其改头换面,修改了再传下去。
修改传下肯定是害怕三人随意显露,被大宋得知,然后派人追杀。
但无论怎麽修改提取,里面绝对没有幻阴指,这个赵调肯定,因为无崖子三人的功法中不存在这门指法的影子。
他曾想过无量海宝和山字经,无量海宝多多少少名称还能和北冥扯上点关系,至于山字经却是一头雾水了。
此刻他从耶律延禧口中听到了这门武功,心中有些讶异。
按理来说,南唐山海观的核心武功不可能被辽国皇室得知,何况山海观都覆灭了百多年,除非是李正言曾经来过传下。
李正言逃出山海观后,首先自然就是远离大宋,曾经逃到辽国倒极为可能,这麽说李正言在辽国传下过一脉吗?
他不动神色,看看耶律延禧道:「确实没有听说过,莫非是贵国皇室秘传的一门武学吗?」
耶律延禧笑道:「与皇室无关,总之赵使者没听过就对了,我说自己文武全才肯定不是吹嘘,这次诗会我与赵使者比比文才,若赵使者愿意,诗会结束,再切磋一番武功。」
赵摇头道:「我不好武,比武还是算了。」
耶律延禧瞅了元小仙一眼,元小仙眨了眨眼,耶律延禧道:「我大辽诗会若无较量便罢,若有人想要比试,那可是有彩头的。」
赵调道:「什麽彩头?」
耶律延禧道:「比试之前彼此押上东西,谁输了将东西给赢的一方。」
赵调微微沉吟:「你是想与我各自押上物品,然后输家物品归给赢家?
若我不想押呢?」
耶律延禧道:「赵使者若是不敢押也无妨,这事会记在我大辽的朝录之上,宋国亲王出使大辽,诗词文会胆怯不敢押物,对自己文道毫无信心,我大辽也会派人往宋国去宣传一番。」
赵调闻言好笑,回头瞅了一眼后面房间,道:「你不会是想要我押那只大雕吧?」
耶律延禧拼命点头:「就是那只雕,赵使者敢吗?」
赵们笑了笑:「那便押雕,你输了给我什麽?
「我?」耶律延禧道:「我输了任凭赵使者挑选,只要我有的,你都可以拿去。」
赵调道:「什麽都可以?」
耶律延禧一脸大方地道:「自然什麽都可以,契丹男儿说话算话,绝不反悔。」
赵调笑道:「把你刚才说的那山字经写一份给我瞧瞧。」
「啊?」耶律延禧闻言顿时一愣,随后摇头:「这个,这个却是不成赵个道耶律延禧脸色有些涨红:「那功法是师父传下来的,不能全算我的,我不能押上。」
赵调点头:「你这是怕输,没有十成的把握赢我,看来你也没有自信。
,
耶律延禧有些急迫:「别的都可以,这个绝对不行,若是被师父知道了恐怕要捉我问罪,就是陛下都不好保我。」
赵调闻言眼睛眯了眯,心想这传给耶律延禧山字经的到底是什麽人?居然连耶律洪基都不好讲情。
「那我就去你府内挑匹战马好了。」赵道。
耶律延禧点头:「这个可以,那三日后还请赵使者前往文华殿参会,到时陛下会亲自主持,定下封赏。」
赵调微微一笑:「「放心,不会晚的。」
随后耶律延禧和元小仙转身往院外走去,赵调隐隐约约听见耶律延禧问元小仙:「姐,你教我的那些激将法一个都没用上,赵使者怎麽直接就答应赌雕了呢?」
元小仙道:「此事有所蹊跷,使团之中有宋词大家,说不定·—看来要和陛下仔细商议规则—」
赵调瞅着两人背影消失,想了想,刚要回去屋中,却看苏轼走了过来。
「殿下!」
赵调道:「子瞻为何一脸沉重?」
苏轼摇头:「刚才下官在房间里听见成安公主两人说话,辽帝要摆诗会,必然是想逞威风,藉此压我大宋文道,可是刚才听对方意思,似乎只请殿下一人作诗?」
赵调笑道:「若叫子瞻出手,岂非欺负人吗?上京城内哪个又能胜过东坡先生,耶律洪基只是自大,并非是傻。」
苏轼苦笑道:「殿下,这可不是抬举下官的时候,虽然辽国文萃底蕴无法与我大宋相比,可毕竟上京人多,不少官员也是将自汉晋以来的文章读遍,不可大意啊。」
赵道:「不必在乎,辽人能作出什麽锦绣文章,读的书再多也不过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浮于表面,不解其意,即便写诗填词,大抵东施效,徒增笑耳。」
苏轼闻言,一篷大胡子颤了又颤,心说殿下你还好意思说辽人读书不解意?你却是压根连读都不读的啊!
「前两日下官说的将一些赞下未发的诗词稿子给予殿下,殿下考虑的怎麽样了?」
他在到了上京之后就与赵说起此事,担心耶律洪基会举行诗会,要将一些稿子给赵调背于心中,但被赵调回绝了。
「子瞻想的太简单了。」赵调摇头:「若是指定题目,或者抽取题目,
那麽事先背稿又有何用?何况我也不可能占子瞻之美,不必再说了。」
「下官,下官也正是担心这点。」苏轼一脸愁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