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他们的避风港(1 / 2)
</ins>
第141章 他们的避风港
在其他的层面上,由于军事问题比较敏感,所以袁树没有明目张胆的在知行学府里开设军事学科。
他单独把一心会保卫部拉出来,单独在良庄东北面的军事训练场内开设了军事学科。
军事学科里传授的除了兵法,那都是正儿八经的汉军精锐的训练内容与战术战法,这队人马也是袁树将来对付宦官丶抢班夺权的根基。
至于忠诚度方面,说实在的,袁树并不担心。
对于一个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且具备强大声望的领袖来说,忠诚并不是需要刻意追求的东西,他只要认真做好一个领袖该做的事情,那麽他就会自动拥有最多的忠诚和最高的权威。
比如袁树会踏踏实实的给一心会员们按季度提供的生活补助和免费的住所丶食物,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上给他们提供比较好的环境,并且给他们向上晋升的希望。
而在精神层面,则通过助农行动和责善会议给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催动他们的精神更加富足,在一个充满正向能量的团体内昂扬奋发,这种精神上的食粮供给也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提供的。
在这个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向上走的年代,大家的心理预期本来就特别低。
所谓的低人权优势在东汉末年的社会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以至于袁树只是比其他上位者表现的更像是个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就能让这个整体对袁树心存感激。
除此之外,那就是袁树强悍的演讲能力和鼓动能力,他所描述的那个未来给了大家太过美好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所有人特别着迷的。
至于袁树本人,这种出身优越的顶级豪门贵公子能以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与他们来往,这在其他地方也是根本找不到的。
所以一心会这个组织对加入进来的会员来说,吸引力是越来越强的。
除非刚加入就被清退,从开始就无法融入,那没什麽好说的。
越是深入了解这个组织,就越是无法割舍这个组织,越是无法回到那个冰冷的现实世界里。
所以在一心会这边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加入一心会超过半年丶因为各种违反会规的理由而被清退的前会员往往会在离开之后一个月之内就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感到焦虑不安,后悔不已,极度想要回到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之中。
他们在这里只要助农,只要行动起来,就能被接纳,就能像个人一样的活着,他们可以在这里敞开心扉的说话,可以反省自己,可以安慰他人,或者被他人安慰。
带上一心会会员的胸牌,整个人就有了极大的变化,精神面貌立刻就和过去不一样了,就仿佛转世重生了一样,对过去的一切都有了全然不同的看法。
大家在一心会里面的关系非常特殊,非常温暖,一人有难,一心会这个组织绝对会伸出援手,绝对兑现承诺,帮助会员一起面对困难。
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一个人难以面对的问题换作一群人一拥而上,分分钟解决掉。
而一旦离开这里,除非生来就是人上人,否则就不是人,再也感受不到那种令人着迷的温暖。
在这里,他们能获取足够的情绪价值,能感觉到自己正在从事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业,而一旦离开,就很难获取同样的成就感了。
所以加入的越久,就越是无法割舍一心会,如果因为犯错而被清退,更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他们甚至集体跪在良庄大门口,请求被重新接纳。
而袁树的态度是不曾变化的。
不可能。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过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你们拥有却不珍惜,错失了机会。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们没有用心准备,所以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不接纳被清退的会员重新加入组织,这是袁树给一心会设下的会规之一,不可更改,这也是一心会的纪律越发严明丶组织度越发完善的原因之一。
有这些后悔的快要死掉的人做对比,才能更好的给现在的会员们以重大警醒。
这也是一心会成立至今纪律越发文明的缘由。
由于袁树对于一心会的治理始终严格丶不妥协,才更能凸显一心会管理下的良庄与外部的不同。
他们守规矩,讲道理,照章办事,一丝不苟,说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说给多少补助就给多少补助,守规矩的样子让本地佃户和外地流民们目瞪口呆。
这些人从来不知道人世间居然还有那麽讲规矩的「官老爷」,也不知道原来守规矩是可以吃饱穿暖的,更不知道原来全天下只有一套规矩,其他的规矩都是假的。
他们在良庄里可以获得优质农具,可以获得耕牛的助力,可以得到一心会会员的帮助,不会被打骂丶强征丶抓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