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章 可粗大事了(2 / 2)

加入书签

林十三尴尬一笑:「好吧。就算是扯平了。今日我又有求于你了。」

邵芳道:「能够为林千户效力,是小人三生修来的福分。何谈一个『求』字?」

「能为您办事,小人简直就是走了八辈子的好运,祖坟都冒青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邵芳和林十三是一类人。

邵芳无耻的样子,颇有林十三的风采。

林十三笑道:「万万别这麽说。你我是朋友。今后你称我一声林老弟,我称你一声邵大哥,如何?」

邵芳连声道:「我怎敢高攀。」

张伯在一旁咳嗽了一声,提醒林十三抓紧办正事儿,少把工夫浪费在虚情假意的客套上。

林十三会意:「邵大哥。我有一件难事要请你办。请看。」

林十三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南京勋贵丶文武官员名单。

这份名单是林十三从北镇抚司的档房中誊抄带来江南的。

邵大侠拿过名单翻了翻,静待林十三开口。

林十三道:「你能否从中挑出与严阁老府上过从甚密的?」

邵大侠皱眉:「别的事您吩咐一声我一定竭力去做。唯独这件事」

「揭人老底是一件很不仗义的事。何况揭的还是整个南京城全部勋贵丶官员的底细?」

说这话的时候,邵大侠看向张伯和孙越。

林十三会意:「你们先退下。」

邵大侠也屏退了一众绝色婢女丶俊俏小厮。

林十三道:「邵大哥,我这人说话直,你别见怪。我知道,你骨子里是个生意人。做生意讲究一个等价交换。」

「你帮我这个忙,我不会让你白忙活一场。」

邵大侠颔首:「嗯。林千户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眼下没有忙让您帮。却有一个长远的大忙需您出手。」

林十三道:「请尽管说。」

邵大侠道:「我揭别人的老底前,先将我的底细透给您。我是高拱高寺卿的人。」

「今后,高寺卿若在朝中有事,请您仗义出手,助他一臂之力。」

邵大侠很会选靠山。

说实话,跟他打交道的官员,官位比高拱这个太常寺卿高的,权力比的他大的多了去了。

但邵大侠却毫不犹豫投靠了高拱。

他看中的是高拱乃裕王老师这层身份。

等嘉靖帝死翘翘,裕王作为唯一的储君登基践祚,高拱必飞黄腾达丶大权在握丶口含天宪丶举动回山海丶呼吸变霜露。

林十三迟疑。

邵芳应该取个绰号,叫「邵看穿」。

阅人无数的他,能够一眼看穿对方的担忧。

邵芳道:「林千户放心。若高寺卿做的是违背法度丶不利于江山社稷丶有害于黎民苍生的事,您可以不帮。」

「若高寺卿做的是维护法度,有利江山社稷丶黎民百姓的事,请您仗义出手。」

林十三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好。就按你所说,咱们击掌为誓。」

若干年后高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有利江山社稷丶黎民百姓的大好事——扳倒嘉丶隆两朝第一巨贪徐阶。

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林十三与邵大侠击掌盟誓。

邵大侠不含糊,当即拿起笔,在那份名册中点出了三十二位严党官员,还有六位与严府过从甚密的勋贵。

林十三又问:「这些人当中有哪些是有实权的?」

邵大侠又从中筛选出十三位严党官员丶三位勋贵。

林十三再问:「这些人中,有哪些在职权上与振武营有交集?」

邵大侠再次帮林十三筛选。

这一回,人名只剩下了三个。

临淮侯李庭竹丶诚意伯刘世延丶南京户部司藏员外郎方悠山。

林十三望着这三个名字,心中盘算:李庭竹丶刘世延都是打过倭寇的忠义悍将。李庭竹有贤名丶刘世延有勇名。

他们二人怎麽可能去逼反振武营?要知道,振武营若兵变,这两位南京协同守备是要倒大霉的!

那答案就很明显了。帮罗龙文去逼振武营造反的,很大可能是这个名叫方悠山的人。

林十三问:「这位方悠山方副郎在户部分管的什麽事务与振武营有关?」

邵大侠的回答让林十三大为震惊:「回林千户,方副郎管着南京诸营的粮饷发放。」

林十三几乎可以确定方悠山就是他要找的人。

林十三朝着邵大侠一拱手:「邵大哥,多谢。」

邵大侠拱手:「请林千户不要忘了今日与我的约定。」

林十三出得邵府,离开城郊,直奔城内的户部官衙。

一进官衙,林十三便火急火燎的找到了黄懋官。

他将事情的经过跟黄懋官一说,随后问:「黄部堂,方悠山人呢?」

黄懋官答:「他这几日去诸营发饷了啊。今日应该轮到去振武营。」

林十三一拍大腿:「糟糕!坏事了!我这就去振武营。」

且说振武营校场点兵台上,方悠山和管营游击将军廖杰对坐着。

方悠山的身边放着一个大木箱。

廖杰小心翼翼的问:「这回发的是全饷嘛?」

方悠山颔首:「那是自然。」

廖杰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弟兄们最近心气不顺。若军饷迟发,是要出大乱子的。」

方悠山道:「我知道他们为何气儿不顺。无非是因停发病故军士粮饷的事。」

「咳!这件事我苦劝过黄懋官黄部堂。军士们病死了,他们的家人极为可怜。全指着这点粮饷过日子呢。」

「断了粮饷,岂不是断了孤儿寡母们的生路?」

「可黄部堂不听我的啊!怎麽劝都没用。你也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人家比我大七级呢!」

廖杰道:「我已尽力安抚弟兄们了,他们不会因此事闹事。我这几日最担心的是军饷。若军饷迟发,任我有天大本事也压不住他们。」

振武营的将士们逐渐在校场聚齐。

方悠山走到了大木箱边上,高声道:「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南京中军都督府麾下振武营军饷,开领!」

说完方悠山打开了大木箱。

大木箱中装的不是银子,不是铜钱,而是宝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