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迁移(2 / 2)

加入书签

可统一之后,天下局势顿时转变:

新占据的土地,

负责治理那里,掌握当地权力的官员,有很多还是当年的旧人。

他们说着六国的语言,用着六国的文字,延续着六国的习俗,这让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充满疑惑,自己到底有没有将这里化为秦土。

而纷乱数百年,

积累下来的一切问题,也都从六国身上,转移到秦国身上。

秦国内部,

也涌现出一大批,凭藉一统之功而逐渐傲慢起来,遗忘了忠实本心的臣子。

需要皇帝去处理的问题翻倍的增加,他感觉到生活处处是矛盾。

更不用说还有太多的「有心之人」,永远潜伏在皇帝不知道的地方,给他不断添乱。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这一切,

都让皇帝感到烦躁和忧虑。

「商君说过:

这天底下有太多人,本质是愚钝的。」

「他们的眼光并不长远,他们的感知并不敏锐,所以面对一些政策,他们分辨不出好坏,反而还会被人轻易煽动起来。」

「所以聪明的统治者要用鞭子去抽打那些愚蠢的人,将他们驱赶到正确的位置,以免他们因为自己的行动,而遭受无所谓的伤害。」

皇帝这样说着,

他怀里的嬴辟疆也如其所言,傻乎乎的去摸面前桌案上热乎乎的,帮皇帝提神的汤药。

没有人阻止他。

很快,

手闲的孩子就被烫的嗷嗷大哭,嗦着手趴到祖父怀里没脸见人了。

他还顺手捏住皇帝的袍服,给自己擦了擦脸。

父子俩都被这动作给整得沉默了一会。

然后,

皇帝把孩子从自己怀里撕下来,

扶苏默契的伸出手,接过来一团沉重的肉。

嬴辟疆灵活的扭动自己的身子,仍旧嗦着手,把脸埋到父亲怀里。

皇帝整顿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继续刚才的话题。

「……因此,还有很多对秦国天命不服从的人,躲藏在民间,煽动人心,企图复兴六国。」

「那些上报来的事,有不少就是这样的。」

而这世间,只有千日做贼的,可没有千日防贼的。

皇帝更是一个讨厌麻烦的人。

所以,

他决定用锋利的刀剑,和强硬的决策,去解决这团乱麻。

他要把六国的遗民迁移到南方百越的土地上,将他们和六国的土地分离。

此时,

南方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开发,

人迁移过去,生活肯定会艰苦。

但南方的水热很好,很多平民只要有足够的土地,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们也许在初时会抗拒,会痛骂这道政令,

但拔起这些小草小树,将之移栽到新的土地里,对秦人来说还是可以的。

到了那里,他们的根系会在那里扎下,开始新的生活。

真正守着土地,根系繁茂,死活不肯挪开位置的,多是旧时的豪强封君。

在这些人心中,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

他们凭什麽响应秦人的命令,去往他处生活呢?

「所以,这是一次大筛选!」

皇帝那双被人形容为「鹰隼」的眼睛里,透出一点属于捕食者的寒光。

扶苏听完父亲对自己说的内容,沉默了一段时间。

最后,

他小声道,「可是一口气迁移这麽多人,肯定会激起很多民怨,那些六国之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为什麽不慢慢来呢?」

皇帝只看了看自己桌案上的汤药,又看了看已经当上父亲,蓄上胡须,可神情还是很年轻的扶苏。

他的长孙正在叽叽喳喳的说着孩童才能听懂的语言,小嘴叭叭间,露出一两颗米粒大小的牙齿。

他没有解释,

只是抬手让扶苏退下了。

而等儿孙离开后,

皇帝将自己从泰山上得到的镜子拿出来,再次端量起自己。

镜子里的白发是那样醒目。

他想:

孝公四十三岁,

惠文王四十五岁,

庄襄王三十四岁……

扶苏,

我已经四十一岁了,

我凭什麽不感到急切呢?

很多你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现在父亲替你清扫乾净,

让你做个安稳的,富有仁名的二世皇帝,难道不好吗?

扶苏对嬴政来说,

是他生命开启新一段的象徵。

做父亲的幼时有太多挫折,

所以他难免希望,

自己的孩子能够稳妥顺利的走完一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