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泰山(1 / 2)
第233章 泰山
皇帝的车架一路东去,途中走走停停。
车轮碾过无数沙石,在地上压出痕迹。
而在这样的时代,
在这般刚刚一统的时节,
就进行一次行动规模巨大的政治活动,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道路没有修得很好,
皇帝停车修整时的「行宫」,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匆忙扩建一番的驿站。
许多人都因为路上的艰辛而消瘦了许多,沾染上的东巡的风霜。
皇帝自己也是如此。
但他不肯松口,吐露身体的不适。
因为他这次出巡,是为了向天下显示自己强大的,又怎麽可以露出那虚弱的面相呢?
而且皇帝自懂事以来,就知道世间的痛苦,他只能默默承受。
没有谁会因为他的难受而停留。
所以,
皇帝顶多在车马修整之时,可以在行宫中走动一二,散步舒心。
眼下,
他就如此做着。
皇帝带着赵高丶黑状等人,站在一处隆起的土丘上,眺望着正在匆忙做事的其他人,以及远处嶙峋的道路。
他忽然说,「东方啊,无数秦人不知道渴盼了多少年。」
「现在,朕总算来到东方了!」
秦人的祖先,
在夏商之时,原本是在山东之地生活的。
但因为商周更迭之际,恶来选择了效忠纣王而对抗武王,因此兵败被处死,秦人也被迁移至西边,做起了替天子养马的新工作。
而等到秦人在西边扎根壮大后,出于对祖地的渴望,还有对天下的追求,又无比渴盼着走出崤山,获得东边那更加广袤而丰饶的土地。
至今,正好五百五十年。
而立国如此漫长之后,
终于有一位嬴秦的君主,将这辽阔的土地收入囊中,并率领着他的臣子随从,来到了这里。
不久之后,
他更是要登上东方那座饱受崇敬的高山,向上天宣告自己的成就。
……不过,
对于「上天会不会听到自己的汇报」一事,
皇帝并不抱有希望。
因为他还记得小时候,那只在眼前突兀消失的黑鸟。
那玄鸟是舍弃过他的,
所以皇帝很清楚,天神也不会为他垂眸。
他不会期盼着上天的回应,
他只要活着,享受这人间尊崇就够了。
其他人附和着皇帝的话,并且盛赞着他的功德,期待着泰山封禅那天盛大的画面。
而等到终于行进到泰山脚下时,
君臣原本良好的心情,又被儒生们给破坏了——
他们因为该采用何种祭祀封禅的方式而争吵了起来,长久不能得出结论。
皇帝面容不变,仍旧是那副冷酷威严的模样,但眼睛已经眯了起来。
这是他很不高兴的表现。
李斯呵斥这群分不清轻重的儒生:
「这样的事,你们应该早就有了定论,结果现在却还在争执!」
「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黑状也恼怒的提出请求,「陛下,让我将这些酸腐的儒生驱逐出去吧!」
皇帝微微颔首,视线从儒生身上,转移到了那匆匆修起来的,一路通向山顶的台阶之上。
于是黑状撸起袖子,亲自上前,给了那几个吵得最凶,嘴巴一直没停过的儒生邦邦两拳。
他是从军打仗的人,心里又怀抱着对儒生的怒气,因此两拳之后,就打的人头晕眼花,说不出话了。
随后,
侍从便将人押了下去,
皇帝面前终于清净了下来。
「上去吧。」
舍弃一切多馀的礼节习俗,皇帝一步步的踏上台阶。
泰山慢慢的落在他脚下,
齐鲁大地的容貌,也随着皇帝逐渐登高,渐渐呈现在他的眼前。
而当皇帝好不容易登上山顶,转身俯瞰脚下的时候,
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笑。
他说:
「不过如此。」
原来这天下,
也不过这副模样。
没有人跟随在他身侧,
因为皇帝不需要人陪着他登顶,
而作为开创全新天下的君主,
他也不允许有谁来分享这样的荣光。
皇帝下令,将多馀的人都遣散了,只留下自己站在顶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