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内地糖类市场的机遇(2 / 2)
糖类毕竟不是主粮,全球产能方面,比起主粮低多了,30万吨已经不少了;
且更重要的是,虽然全球产能远高于30万吨,但额外采购是非常少的,因为农业基本上都是预定型交易,无论是采购方还是生产方,都需要在种植之前就签署协议的,不然等农产品出来了,要麽卖不掉丶要麽买不到;
早期的期货,诞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解决农业大众商品的销售问题,只不过后来被人玩的杠杆放大,变成一种暴利金融工具了。
郭鹤年也同意道:「是啊,这种消息,一旦放出,全球糖价必然暴涨,内地的资金有限,想的是以现在平稳的价格收购30万吨。」
「我们的产能不够,且我们自己也需要,就算公开收购一点,也无济于事。」杨文东皱眉道:「内地那边如果能够去年说需求,也就方便多了。」
需要30万吨糖,其实不是问题,但不能这麽急,如果说需要半年以后的,那直接购买未来期货或者专门找大型农场预定,也不是什麽大问题。
「这个事我也没多问,知道了也没意义,总之就是现在国内缺糖,现在就是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郭贺年摇摇头道:「杨生可有什麽办法?」
杨文东道:「我也没什麽办法,这件事内地找你而不是找我,也说明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多了。」
郭贺年笑道:「哈哈,杨生谦虚了,这件事我也算是有点眉目了,但我告知你,其实是为了另外一个目的;
国内对于糖的需求,以后估计会越来越高,但国内无论是土地还是化肥,都需要用在主粮之上,糖类还是可能需要对外采购,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你的意思是扩大我们在马来西亚的甘蔗农场?」杨文东反问道。
早年他就与郭贺年合作在马来西亚囤积了大量原始土地,然后逐步的开发成甘蔗农场;
这里面最大的进度阻碍不是在于资金或者本地政策等等,而是订单,没有足够的订单,那盲目扩张就是自寻死路;
不过全球对于糖类的需求量还是逐步走高的,只是生产方也多,如果能够获得内地的稳定订单,那绝对是可以大幅度扩大生产基地。
郭贺年点头道:「对,按照与我对接之人的消息,未来内地的核心任务是提升经济与百姓的生活质量,那对糖类的需求必然非常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黄金机会了。」
「好,这没问题。」杨文东也立刻答应下来:「需要建多大基地,投资多少,你算过了没?」
在前世,他也没特别关注过改开前后对于进口糖类的需求,但这东西基本上是必需品,加上国内农业不发达,那需求量必须越来越高。
「哈哈,杨生同意就好。」郭贺年道:「投资方面我还没有算好,眼下最重要的是先给内地平价买到这30万吨糖,后面才好谈长期供应的合作,对吧?」
「也是,虽然不是必须,但这一次要是替国内办成这件事,以后我们价格跟其他人差不多,那才能够拿到内地的订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内地虽然人均经济不强,但毕竟是大国,一些需求的采购力度对于一般公司来说还是很大的,真要是消息放出去,一年几十万吨糖类的需求,全球大量糖类贸易公司必然争抢,甚至国家层面都可能出马。
而这一次紧急需求,如果郭贺年能够解决问题,那以后自然也就有了一定优先权了,这对他们也是好事,毕竟长期的生意才是最重要的;
且这件事的回报还不仅仅在于此,原先历史上,因为这一次郭贺年的帮助,改开之后国内的多个大型优质项目,内地政府都对郭贺年开了绿灯,包括燕京东方广场项目,只不过不巧的是,郭贺年因为当时资金紧张,没有参与,最后便宜了李嘉成;
当然,老李或者包玉冈等人,其实也在改开初期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帮助」,最简单的就是建大学,甭管目的是什麽,只要早期帮助了,后期国内经济发展起来后,都给了这些群体很大的好处;唯一可惜的包家,包玉冈过早去世,因为没有儿子,传承断掉了,加上吴家没掌握机会,这份好处也就没吃到了。
郭贺年又道:「我准备去一趟巴西,假装以个人名义采购一部分糖类订单,然后想办法转移全球糖类资本的视线,然后再暗中买点现货,采用多点购买,运到马来西亚的仓库,等数量足够了,就运往内地。」
「还有什麽需要我帮忙的?」杨文东问道。
郭贺年笑道:「倒也没什麽,就是需要租一下你的飞机,这样我才能够显得很有财力,镇住巴西那边的资本。」
「可以,租就不必提了,你直接用吧。」杨文东笑了笑道:「马来的农场是你我二人合资的,如今为了获得大客户,主要是靠你,那我这边,提供一点帮助,也是我身为股东的义务。」
如果真的与内地达成长期供给协议,那他也是能从中受益的,自然得做点事情,不能白占比别人的好处,反正也不过是一点资金花费而已。
郭贺年笑了笑,说道:「那行,我就不客气了。」
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富豪来说,或许不一定买的起私人飞机,但租赁一次,其实也用不了多少钱,对比于自己要做的大事情,这点投入也算不了什麽。那对于杨文东来说就更无所谓了,他也不必太客气,太客气了有的时候反而不好。
PS:求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