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英资的施压(2 / 2)
最简单的层面就是金融,纵然这些新兴公司未来前途了得,但如果在规模上远比不过现在的巨头,去银行贷款融资,涉及到风险很大的项目时,银行也可能会有一些犹豫;
而杨文东知晓未来,即包含他们的能力也包含香港未来,自然信心十足,也催动了银行对于这些公司的贷款支持;
不过自己知道归自己知道,风险只是他知道没有,其他人可不知道,因此担保所需要的中介费还是有的,按行业规则来,甚至明面上风险越大的,那担保费越高,可即使如此,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能够获得融资资金就是最重要的。
祁德尊也笑道:「那就好,我们一起合作将和黄做大,迟早和黄会成为怡和太古会德丰那样的巨头。」
「对此我也很有信心,你绝对有这个能力。」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只不过想成为巨头,不仅仅是需要表面上的规模,也是需要一些核心产业的;
比如怡和旗下有置地与九龙仓,太古旗下有国泰航空,会德丰旗下有大量航运船只,包括我长兴集团旗下也有着大量工业;
和黄的话,一个货柜码头勉强也算,只是我不太明白你为何要将部分股份卖给太古集团。」
「杨生,我就知道今天您叫我来这里肯定是为了这件事。」祁德尊淡笑一声,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约翰施怀雅给我提出了一个心动的合作建议,太古与和黄一起在青衣岛一带,投资3亿港元兴建大型船坞,修建各种轮船,这个合作,我和黄占了60%股份。」
「60%,这等于是将船坞让给你了?」杨文东点点头,然后道:「看起来还不错,但价值也比不上码头吧?」
香港是亚洲的货运中心,这样的位置必然就有着大量的船坞需要保养丶维修等等,早年香港甚至还有造船,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了修船拆船等等;
长兴船运在很多年以前便开始筹划自建船坞,维修自己的船只外加承接外部生意,可这种传统行业,想对比存在几十年的英资修船厂是很难的,顶多自己不需要依赖别人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太古与和黄就是香港曾经最大的船坞维修中心,相对来说太古更大,但这个合作却是以和黄为主,显然就是太古让利了;
祁德尊笑道:「对,比不上,不过他也只要了1/4的股份,然后太古的船在5号码头上有着优先权,这其实才是太古想要的。」
「也对。」杨文东点点头。
船运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因为船只每一刻都在烧钱,其早期贷款也是非常强的,只有跑起来才能产生收益;
可到了港口,那就得听从安排了,跟航空飞机一样,区别就是飞机不可能持久的飞,不然出了事下面的机场也脱不了责任,可船只是可以无限停在海里的,等久了你也没办法;
祁德尊又道:「另外在地产这一块,太古集团也表示愿意与我合作,这些利用的好的话,可能未来几年也是有上亿的收入的。」
「那这就是第二个原因?」杨文东反问道。
英资资本基本上不会玩地产,但祁德尊是例外,在这方面他还是很强的,和黄能够从不到十年发展到四大洋行之一,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祁德尊摇摇头说道:「这个不算,地产方面的合作也只是口头约定,毕竟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但他应该不至于欺骗我,顶多少一点;
让我愿意出售港口股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港府以及一些英资资本的施压。」
「港府施压?布政使吗?」杨文东连忙说道。
港督都快走人了,应该不至于做这种事,而且对着企业施压,太low;即使真的这麽做,也不需要他出码。
祁德尊道:「不是,是地政署的乔治,他也没有直接说,而是暗示了下,要我考虑一下香港英资的利益;
英资这边就是滙丰银行施压了,他卡住了我的几个项目贷款,然后对方的人也说了差不多的意思。」
杨文东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显然,港英以及英国资本对于和黄不太爽了。
祁德尊则是叹气说道:「眼下我也不好得罪港府与滙丰,不然我旗下的很多项目都会出问题,太古那边提出的条件差不多了,我也不亏,那就只能答应了。」
「我们汉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种事情其实也很正常,商不与官斗,也不能与大商斗。」
祁德尊同意道:「是啊,只能忍着呢,等哪一天我的规模比太古大,我一定要会让施怀雅家族享受同样的待遇。」
「好,有野心。」杨文东笑说道:「只要我们联手,那和黄的规模,迟早会超过太古的,我也希望能够早点看到这一天。」
祁德尊这个人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港口的重要性,估计太古拿着国泰航空的股份来换,他才可能会考虑一下;
可现在被多方压迫,加上在「表面」上条件也还行,那就只能让步了;
这种事也很常见,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收购九龙仓20%股票之后,虚弱的怡和不想跟华资对战,于是找到滙丰,两家英资财团联手逼迫李嘉成,使得他不得不放弃。
不过李嘉成也比较聪明,直接将股票给了资本更雄厚的包玉冈,然后怡和就失去了九龙仓一臂,他则是获得了和黄。
祁德尊点点头道:「好,多谢杨生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