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豪华车市场变天了(2 / 2)
檀锦程的回答,让出镜主持人张新月愣了片刻,得亏是录播,如果是直播的话,这都算是失误了。
这位央视财经频道的资深记者,长期以来关注汽车,新能源等产业动态,多次参与重大经济事件的报导,跟檀锦程接近也不止一次了。
以往檀锦程给她的感觉是谦逊,温和,朝气有馀但气场跟老一辈企业家比起来,要差上一些,然而这一次关于尉来高端车型降价这个提问,让她感觉檀锦程有些不一样了。
这种浑身上下散发的气场以及强大的自信,传导到她这里,就是对整个行业的压迫感。
愣了片刻,恢复过来的张新月继续提问:「包括L系列以及ES系列在内的订单持续高涨,目前产能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交付周期该如何优化,尉来的降价对国内其他企业,例如赛力斯,BYD等现有以及新车的发售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效果,不知道檀总怎麽看待这个问题。」
这是两个问题了,檀锦程笑了笑道。
张新月也笑了,采访过檀锦程的记者都有经验,对于回答问题檀锦程非常的谨慎,说是惜字如金也不为过,只提一个问题的话,那麽下一个问题可能就得不到正面回应了。
所以如她们这般熟悉檀锦程风格的记者,都学会了一口气提多个问题,运气好的话可以都得到回应。
「好吧,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就像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趋势一样,这是不可逆的,没有尉来也会有其他的企业带头,我们只是顺应市场而已。」
张新月点了点头,按理说这事儿还真不能说尉来什麽,是BYD跟特斯拉率先挑起的价格战,尉来说是被动跟进都不为过。
她是长期跟踪新能源产业的,也知道檀锦程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尉来没有选择在中低端市场跟进,而是在高端市场上发力,这多多少少让业内有些意外。
「至于说影响到了友商的定价,这个有点言过其实了,友商们在价格上的调整肯定是出于他们的策略,而且你刚刚提到的赛力斯鸿图X7,他们的用户群体跟尉来完全不同。」
「鸿图X7与尉来L1虽同为增程式车型,但竞争关系并不大,这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张新月暗暗腹诽了几句,这些大老板们真是张口就来。
X7无论是从功率,驱动形式,电池续航,车身尺寸还是智能化等等方面,几乎都是完全对标尉来L1的,就连菊花引以为傲的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尉来也是不相上下。
发布会上,虽然没有把L1的品牌给贴出来,但竞品参数对比,明眼人都知道那款被拿来拉踩的车型就是尉来L1。
自X7发布会之后,除了遥遥领先梗再次风靡全网之外,市面上对于这两款车型的对比就非常多,各大汽车媒体甚至跟汽车无关的自媒体,都乐意用这种对比蹭一蹭流量。
两者对比,自然是吹X7的居多,不过一部分用户对于尉来的好感度也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无他,在驱动方式方面,尉来用的是全时四驱,没有什麽高低配之分。
而鸿图X7想要拥有四驱版本,那就得买高配版,高配版的售价为33.98万元,比尉来L1降价之前还要贵上一千块钱,而四驱尊贵版更是高达37.98万元。
另外,X7对比的是L1在售的2022款,而尉来将于今年11月份推出2023款L1,对于车型再次做了升级,也就是说在配置方面,某些X7吹嘘优于L1的,保持不了多久。
好在11月份正式开启交付的2023款L1,给鸿图X7留下了几个月的时间窗口,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应对。
升级后的L1,论纸面参数,可就要比X7更高了,在实际性价比方面,30.08万元价格的2023款L1,绝对是要比X7的29.98万元更加划算一些的。
不过檀锦程也没有说错,菊花的用户跟尉来用户完全不是同一批人,菊花说是把车子卖给粉丝也不为过。
「产能方面的话,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力也很强,在电池与晶片供应方面都能够做到产能保障,所以产能方面也不需要担心。」
「至于说交期的话,L1因为换代升级的原因,L9的交付完全能够足以保证。」
L系列目前不是单兵作战了,L9上市之后也无需L1独自支撑产能了,老款L1目前已经逐步减少产能了,除了这两款之外,L系列还有一款车型待发布。
按照增程式车型的热卖程度,尉来对于L系列包括还未发布的一款车型,总产能的规划是50万辆,这个产能足以保证L系列到2025的交付不受影响了。
增程式,尉来也就在国内卖卖,没什麽出口计划,这玩意儿在海外不怎麽吃香,再说也确实没什麽噱头,欧洲佬对大型SUV也不怎麽感兴趣,也就没有必要去浪费资源了。
而L系列的产能,似乎也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在北仓工厂这边,L系列只规划了10万辆的产能,而其馀40万辆的产能规划,则放在常州工业基地那边。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崛起,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以及各大城市对于新能源公交车饱和度的上升,以商用车为主的黄海汽车连年销量下滑,尉来于是利用起这部分产能,将原有的生产线加以改造。
今年已经利用上这部分的产能了,而自明年之后,L系列的大部分产能都将放在常州生产基地,E系列的产能则放在庐州产业基地。
北仓这边,更多的是生产星途以及埃安系列,另外还有燃油车的产能将大部分集中于此,在产能方面,尉来并不是很担忧,自2020年以来,虽有几次产能紧张时期,但很少会出现像BYD那样订单交付不了的。
「尉来对于每一款车型的产能规划都是很清晰的,不会盲目的根据订单来增加产能,对于每款车型的产能都是根据未来几年的销量预期来制定的。」
尉来追求销量,但并非盲目的追求销量,加上檀锦程是知道一些未来电动汽车市场趋势的,当吉利突飞猛进,奇瑞与长城也开始重视起新能源市场之时,竞争会远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到时候,像现在ET5,海豹等等这类B级轿车还卖20万元的,几乎是不可能了,而星途S01这样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的无敌之姿也是不可能的。
盲目追求销量而去扩大产能,只会让自身越来越被动,BYD这种全国各地建厂,疯狂扩充产能,在市场饱和度上升以及竞争加剧之后,肯定是很麻烦的。
尉来追求的是如同特斯拉那般,将产能集中在几个地区,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做好销量与产能方面的平衡。
当然,BYD的模式也不是不可取,但前提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几近挤占燃油车市场空间,但显然这是很难的,说白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其实还是抢了燃油车市场而已。
「能透露一下L9的具体月产能规划吗?」
自发布会结束到檀锦程接受采访,差不多也有十来天时间了,尉来L9引发的轰动效应以及话题度相当之高,四款车型价格的调整,对市场冲击也远比想像当中要大。
将价格打到30万边缘,就是直接将市场瞄准了宝马X3,奔驰GLC,奥迪Q5L等BBA入门级SUV身上,而不是仅仅只针对他们的高端SUV。
不少媒体甚至打出豪华车市场变天的标题。
当然,这个标题一点都不夸张,L9订单突破五万辆,让市场意识到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从看标转向看配置,BBA的三叉星以及蓝天白云光环正在失效。
而这四款车型的调价,对尉来的意义更是重大,用智能化加性价比,尉来通过调整定价策略树立了自己的高端化标杆,在高端形象树立起自己的话语权。
今后,无论是BBA还是其他的厂商,想要打造高端化SUV,那尉来这四款车型都是绕不过的,尉来真正意义上掌握了30万元至50万元区间的定价权。
L9气势如虹的订单,也让BBA意识到,如果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那麽他们就只能被迫以骨折价跟进,但不管怎麽说,以BBA为首的高端燃油车体系,在尉来四款车型冲击下,已经崩塌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场发布会,四款车型价格的调整,回味过来的友商们,也不得不佩服檀锦程对高端市场的把控能力。
「30万元至50万元的高端SUV市场,尉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今后在这个领域,只要他们自己不出毛病,甭管是特斯拉还是BBA,想要突破这个护城河的难度都不小。」
性能加豪华,尉来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来说,国内有这个实力的也就只有BYD了。
而在30万元至50万元高端SUV市场上,BYD同样不敢跟尉来对碰,今年以来BYD在品牌形象的提升上下足了功夫,汉EV以及唐EV系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初甚至喊出干翻尉来的口号。
然而,这两款成功的车型,也只敢在20万元至30万元区间做文章,在30万元至50万元区间,BYD还没有那个勇气全面发起对尉来的挑战。
回过头来,大家发现尉来把此前属于BBA最大的一块肉给吃下了。
「尉来留给我们的,大概只有百万级的市场了吧?」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