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1章 用最小的资本,撬动最大的资源。(2 / 2)

加入书签

根据股东资料,稳建目前创始人家族的持股比例高达77.14%,77亿元的估值身家跟两三年之后200亿以上的身家怎麽选还用说?

再说了,持股比例这麽高,跟合资收购也没什麽区别了,他只是想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一些准备,但花个一两百亿也没这个必要啊。

「行,那就英柯吧,你们成立一个收购团队,跟他们的实控人接触接触,尽快给出一个可行性的收购方案出来,记得要快。」

这种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溢价是比较平常的,一般情况下也就30%左右,按照30%的溢价水平的话,那就是差不多39亿元的市值。

而由于是上市公司,檀锦程也无需全资收购,只需要拿下第一大股东,或者是第二大股东即可,因此收购成本大致是在10亿元左右。

花10亿元控制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用来生产八个月之后的必备品,除了能解决社会问题之外,还不需要跟尉来沾上边,这笔买卖怎麽看都挺划算的。

另外,哪怕是在国内销售的必备品,他不寻求什麽利润,但是这玩意儿可是全球范围内都需要的,到时候也势必会推去股价的上市。

资本市场就是如此,产品甚至是业务赚不赚钱都没关系,有故事可讲就能够推动股价上涨。

「老板你干嘛要收购这麽一家基本面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公司?」

一起跟过来的成林峰终究是忍不住发问,虽说英柯在全球个人医护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怎麽看这个产业都不像是有什麽大的前途可言。

诚然这家公司目前的市值是有些低估了,医疗整体行业也偏红火,但问题是这家公司算是行业底部啊,估值再怎麽高也不至于高过60亿元。

大张旗鼓的收购,就为了翻个倍?成林峰不信老板的格局这麽低。

老板要真是想挣这个钱,就不会把扬子汽车整体并入到悦驰汽车了,推动扬子汽车上市不是赚得更多。

「很正常啊,咱们不是也投了不少医疗行业的公司嘛,但是在这个行业里我们还算是个门外汉,所有的投资也只是二级市场方面,如果在关键的时候,因为信息不及时的原因,那我们这笔投资就很可能会被人坑。」

「哦,所以老板这意思是花个10亿元买张入场券的意思对吧?」

「差不多吧,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纯粹的投资角度来说,檀锦程的说法是解释得通的,要想杀入某个行业,最好最快的作法就是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哪怕是最底层,最不起眼的上市公司。

控制了一家上市公司,除了跟这个行业的老牌资本有接触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上市公司业务的供应链关系,与行业形成一定的互动。

用最小的资本,撬动最大的资源,这是檀锦程最大的目的,个人医护产品只是未来三年最基础的需求,而其他更高一级的需求,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甚至是ZF都是有需求的。

檀锦程也不可能啥啥都囤货,该买还是要买的,有了这层关系,将来在采购医护用品方面就要方便很多。

你需要我的药品以及医疗机械产品,我同时也需要你的个人医护产品,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互动。

说起来,在医疗投资大热的背景下,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市值低于40亿元的医疗股仅仅只有三家,其中两家是制药的,从事医疗器械类的仅仅只有英柯医疗这麽一家。

在檀锦程的收购理念之下,英柯与其说是最优选择,其实不如说是唯一选择。

「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一家公司,省得浪费时间。」

对于檀锦程来说,时间其实是最宝贵的,真到了年底,谁都不会卖了。

「明白了,那我们就去准备了。」

收购英柯的关键是创始人的态度,在黄鸣等人制定收购方案的同时,檀锦程通过各种关键联系上了英柯目前的实控人。

「檀总这是要玩跨界?」

现年49岁的刘方易出生于沪市,19岁就出国留学的刘方易,读的电子工程专业跟其他医疗公司老板不同,算是一次极致跨行了。

另外,他的发家方式跟檀锦程也有些类似,都是从进出口贸易做起的,干着干着就办起了工厂,然后就是上市。

而他一个沪市人,主要的事业却是在鲁省,这一点跟檀锦程也很像。

因此哪怕双方地位差距很大,但刘方易对檀锦程还是有着一种莫名的认同感的。

只不过,这位如今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年轻人,突然说要收购他的公司,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刘总应该也知道这些年巨量引擎投了不少的医疗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摸到门路,做的也是二级市场投资的事儿。」

五月一日,沪市的一家咖啡馆,檀锦程亲自约见了刘方易,专程从甬城秘密赶过来,上来就是直入主题,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刘方易点点头道:「这个有一定的了解,这几年收益也是挺不错的。」

在不明白檀锦程意图之前,刘方易决定顺着对方的话题进行下去。

「医疗行业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业,我跟刘总一样都是外行,我们公司的那些投资团队专业性的也没有几个,所以我们打算买张门票进场。」

「那为什麽是我们?比我们公司优秀,或者说有前途的公司很多啊。」

「很简单,贵公司市值足够便宜,A股市场上跟贵公司市值差不多的都是玩制药的,这玩意儿我们目前还搞不定的,器械类就是最合适的。」

檀锦程的直接了当,让刘方易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一直有传闻檀总在谈判的时候不喜欢玩花头,都是直接了当,现在我算是体会到了。」

好家夥,没想到是这个原因,其实这一点刘方易也很无奈,他们公司在基金圈子里因为行业以及公司自己的原因,根本不受待见。

全行业几乎都在上涨,唯独他们这个细分领域股票的表现一般般,如果要评选出全A股股价表现最差的医疗器械公司,他们绝对能够拿下第一。

「人与人交往,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商业当中可以有各种竞争,但是我觉得在商业谈判里面是没有必要的。」

用网际网路上的调侃来说,高端的商战往往都是朴实无华的,而在商业谈判这一块,檀锦程是最信这一点的。

「的确,这话没毛病,那我能听听檀总真诚的报价以及方案吗?」

卖不卖的先不说,先听听对方的意思,听这位话里的意思应该是看自己这边最便宜,他应该还有其他的备选方案,刘方易第一个想到的同样也是差不多属性的篮帆医疗。

跟他们公司不同,篮帆的创始人只持有15%的股份,股权非常分散,但是正是这种分散式的股权,让其成为第一大股东提供了便利。

按照檀锦程本人以及巨量引擎在资本圈子里的影响力,找几名大股东以及基金等机构,谈下转让协议也不是什麽难事儿。

对方嘴上说的是因为他们便宜,但是也要知道这位是真有钱啊,现金流也很健康。

一定程度上来说,檀锦程多年在资本圈子里建立起不差钱的形象,也给他的投资以及收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就像是网际网路圈子里看待腾迅一样。

不差钱,收购的话不担心后续投入,入股的话也不搞事儿。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檀锦程通过实实在在救活包括扬子汽车,魅族手机等知名企业的案例,让很多有理想的,但是又比较无奈的创始人放心将公司交给他。

当檀锦程直接了当的表达出收购意向之时,刘方易不是没有想过万一这位富有魔力的年轻人,真的带领着公司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呢?

那他肯定是赚了的,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哪怕是出售手里的股份,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他也是不可能全部转让的。

「我需要收购刘总手上25%的股份,这部分的股份我可以给出10亿元的报价,另外剩下的我们会在其他股东还有二级市场等方式增持。」

「收购之后刘总依旧保留着公司的管理权,另外完成收购之后,我会想办法引入一些产业资本,力争让英柯的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到10%。」

给钱,画饼,套路满满,但是要看是谁说的。

10亿元25%的报价,这就是40亿元的估值了,确实是非常有诚意,不过让刘方易比较意外的是檀锦程接下来的一句话。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次的收购是我的个人行为,所有的资金都是我个人出,跟巨量引擎没什麽关系。」

「这是有什麽说法吗?」

个人收购与公司并购,这其中的意义他自然是懂的,只是不明白檀锦程为什麽要单独强调这一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