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8章 表现上佳的欧洲市场(2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长城在轿车领域的表现比尉来还差,尉来是不做轿车(燃油车),但是长城可不是不做,他们其实开发过很多款轿车,但无一例外的就是投放到市场之后连水花都没有。

几次失败之后,长城也就放弃了,不过新能源汽车方面,欧拉暂时的表现还算不错,在低端市场凭藉着颜值以及便宜,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而尉来的ET5,在B端轿车领域的表现同样不差,上市以来的单月销量就从来没有低过于一千辆,正式交付以来,每个月的销量都是在2000辆以上。

今年一月份的销量更是达到了上市以来最好的销量纪录,5795辆,一款车型贡献了一季度新能源整体销量的18%,不过这是在全球范围内的。

都说A级车冲销量,要做高端还是得看B级车,尉来的首款B级车型不仅仅在国内卖得不错,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受欢迎的程度相当的不错。

国人喜欢又长又高的车型,欧洲则不同,ET5在针对国内以及欧洲两大市场的车型生产上有了一定的区分,而这种策略也显然更受欧洲市场的欢迎。

与毛豆3形成竞争关系的ET5,内饰比特斯拉要更加豪华一些,价格上还要便宜一些,另外就是在具体的性能表现以及安全性方面,ET5同样也能够跟特斯拉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加上由于之前ES6以及ES8打下的一些口碑,比特斯拉更高交付的ET5,目前在欧洲区的总体销量超过了8000辆,虽然还不足特斯拉三月份销量的一半,但整体的表现已经值得期待了。

毛豆3欧洲区的交付是从三月份开始的,总计交付15771辆,创下了单一车型欧洲月底销量的纪录,在电动车领域的地位无可撼动。

但是尉来也不差,整整一季度,包括ES3,ES6,ES8,ET5四款车型(L1暂时还不针对欧洲市场)整个一季度海外的出口量也超过了1.6万辆了。

比起国内3.65万辆的销量,尉来新能源海外市场超过1.6万辆的销量更是让人惊喜,墙内不香墙外香,尉来的海外战略已经初具规模了。

海外广阔的市场空间,檀锦程最看重的还是欧洲区市场,毕竟作为主流市场,欧洲区的利润是最高的,相比起其他的市场,欧洲区的电动化基础设施也更加的完善。

「等咱们的德国电池工厂正式投产,形成产能之后,可以不按照整车的比例出口了,这样的话我们在欧洲的竞争力就更强了。」

按照当前的税率,国内车企整车出口至欧盟的税率是在10%,而如果电池用欧洲工厂的话,具体的税率还可以更低一些,只不过具体的税率还得跟欧盟国家商量着来。

税率这玩意儿,一旦达到了一定规模是可以谈的,国内外都是如此。

尉来只要不在价格上降得太离谱,让欧盟觉得有反倾销的嫌疑,那就问题不大。

按照目前欧洲区以及其他市场的一些订单来计算,尉来在2019年的出口量大致可以做到6万辆以上,后面三个季度如果表现不错的情况下,出口量可以有会冲一冲七万辆,甚至是八万辆。

六到八万辆的区间的出口量,已经足以冲进国产车型出口量的前十了,包括BYD,吉利,长城等等车型在内的一线自主品牌,出口量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

之前几年尉来虽然一直在做着国际化的布局,但毕竟起步太晚了,每年的出口量都不是很多,在燃油车方面除了便宜之外,海外的市场也没有什麽优势。

而在檀锦程的理念里,他并不想在海外市场走这种纯低价的策略,尤其是欧洲区市场,与其打肿脸充胖子,让我们的员工辛苦去补贴海外市场,倒不如少卖几辆。

另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是,尉来要在最看重的欧洲市场建立起跟特斯拉一样的中高端形象,那麽就不能让旗下的车型太过于便宜。

ES3与ET5两款主销车型,对标的是毛豆S以及毛豆3这两款,卖3万欧的ET5虽然比毛豆3便宜1万欧,还卖得不如人家,但是檀锦程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一则是ET5发布以及上市的时间晚于毛豆3,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轰动效应都不如毛豆3,二则欧美文化本就是一体,这一点特斯拉是有天然优势的。

更何况出口的第一个季度,就能够交出8000多辆的答卷,抢下特斯拉不小的市场份额,尉来上上下下还有什麽不满意的?

今年是改变的一年,也是尉来在做足准备的情况下,正式在海外市场发力的第一年。

虽然年底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是檀锦程心中的计划仍然还是比较高的,那就是挤进欧洲纯电市场的前十。

目前欧洲区纯电车型当中,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就是宝马,雷诺,现代以及三菱等本土还有小日子的企业。

排名前十的企业当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尉来要做这第一家。

迪子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很强,但是目前来说迪子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离他们真正起飞的日子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时间迪子肯定是专注于国内市场的。

这就给了尉来一个在欧洲市场占稳脚根的机会,不需要跟国内厂商卷,要轻松太多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于年底突发事件的提前准备上。

加起来应该差不多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了吧?

「现在这种国际形势,咱们有必要建立起两套供应链体系了。」

悦驰的首次发布会波澜不惊,确实跟王风英想的那样,有不少对她在长城以及尉来两家企业任职的犀利提问,不过在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些都不难应付。

用老板的话来说,那就是两家都夸呗,还能怎麽办?

发布会结束,王风英就接到老板的电话,以为是问发布会的事儿,没想到老板居然是找她聊供应链的重构。

没法说会有突发事件,檀锦程所谓的国际局势变化的藉口也同样可用,毕竟在此之前他的一系列囤货计划,就给他旗下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应对空间。

「怎麽个重构法儿?」

王风英有些不太明白老板的意思,这不是刚刚整顿过吗?

「我是说关于备货方面的重构。」

作为年销百万辆级别的整车企业掌舵人,在已经预知风险冲击的情况下,檀锦程需要做出的改变很多,这其中包括供应链重构,生产体系改造,资金避险,市场布局转型等四个大的维度。

这四个维度可以说是超常规战略部署了,之前尉来供应链体系的改革除了自身确实有变革的需求之外,跟这四方面的布局也有关系。

由于产业链的成熟,一般情况下对一些普通的零部件,车企通常的库存数量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有的甚至只有一个月的库存量,库存多了风险也就大了。

而一些关键部件以及高端的零部件备货,大致也是在三到六月,六到一年之间,尉来在之前差不多也是按这个路子来。

但是显然,年底的事件是比老头儿发疯要更严重的,老头儿发疯最多就是买贵的,反正只要不在实体清单之内,受影响的程度也是有限的,不怕买不到。

而到了年底,那是真有可能买不到的,别说高端的了,搞不好像最普通的螺丝,螺母,垫片之类的零部件在慌乱时期都可能会引发供货紧张。

印象当中大众这样的大厂貌似都因为博世ESP晶片断货而导致部分工厂停产,还有诸如晶片二次危机的影响等等。

「我准备把我们的ESP ECU等关键部位的晶片囤货周期再延长一些。」

檀锦程低沉的声音缓缓传入,让王风英一阵恍惚。

有那麽一刻,他甚至觉得这位新老板是不是有被迫害妄想症,要知道目前尉来在这些关键部位的零部件囤货周期已经达到了六个月啊!

六个月的库存都不够?还要增加?

一旁负责协助檀锦程管理采购的赵鑫怡则是见怪不怪,经历过之前老板囤货骚操作的她已经麻木了。

「王总别慌,听老板细细道来;再说了,他有钱的,要备就备呗。」

王风英无奈苦笑,备货这玩意儿可不是说备就备的,她现在总算是理解了丈夫说的。

「我们的老板很有想法,有时候还会做出在当时看起来很无脑的决定,但事后发觉这些决定都非常具有前瞻性,你跟他接触最大的麻烦就是跟上他的思路。」

有着一代人代沟的他们,与新老板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思想上的碰撞。

当然,用丈夫的话来说,不理解也没关系,严格按老板的要求去做就行,做好老板交待的任务同样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说什麽呢,什麽叫我有钱,这跟我有个鸟关系。」

白了赵鑫怡一眼,实际上他要说的不止是这些,鄂省仅仅是江城一地,就占据了全国汽车零部件产能的37%,这一座汽车工业重镇,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地位太重要了。

尉来需要从现在开始,跟除鄂省以外的二级供应商签订备份协议,以保障供应链的完整。

供应链的双轨制只是一个基础,对于檀锦程来说,这一次又何尝不是他的一个机会,虽然这麽说多少有些不厚道。

当然,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从企业角度,还有人文角度他也同样会考虑的,不提尉来在江城有着众多的产业,仅仅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如今的他也能够做很多。

跟2008年不同,如今的他有着这样的实力,某些事情改变不了发生,但可以改变一定的结果。

PS:这一章挺难写的,不写吧,显然不合适,写的话度又把握不好,如果有看得不爽的诸位,请轻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