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4章 「百万漕工所系」(1 / 2)

加入书签

</ins>

第854章 「百万漕工所系」

「也不只是背后的那些因素吧,降价实际也是多方面考虑的。」

尉来的当家车型降价,怎麽可能这麽的随意,不过是一环扣一环而已。

早在2016年的第一次例会上,尉来内部就确定了今年官降的策略,原因也无非就是竞争的激烈程度。

两个月的时间市场上冒出来几十款SUV,连迪子都加大了在SUV赛道的投入,八月份推出的陆风X7,在高度模仿揽胜极光的情况下,上市半个月订单突破万辆。

上市四个月的时间累计订单高达四万辆,火爆的销量气得路虎是多次发函警告,跟极光实在是太像了,开在大马路上不注意根本无法正常分辨。

不过警告肯定是没用的,卖得这麽火怎麽可能凭藉几张警告函就直接停产停售。

哪怕是路虎已经开始准备打官司了也不可能停售,这种侵权官司很复杂,打个几年的时间再是正常不过了,几年之后这种抄袭跟风车型也早就没有了市场。

说白了就是趁着SUV市场大爆发,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赚笔快钱,除了路风之外,今年众肽的神器也会推出,名噪一时的保时泰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我这还没开始干就感受到了压力,汽车行业真的是水太深了啊了。」

头部产品的降价带来的市场效应是难以估量的,尉来的官降是从2016年1月9日凌晨开始执行,在此之前除了檀锦程在微博里回复网友问题的那条评论有一点迹象之外,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

现有市面上正在出售的车型还好说,大不要跟着降也就是了,不过那些已经公布售价但还未正式开售的同类竞品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任何行业都有对标头部产品的习惯,悦驰A1卖得好就会成为新开发SUV对标的对象,无论是从配置还是售价上都是如此。

突袭式的降价其实就是一种营销上的策略。

技术上研发基调,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是口碑上的保证,但是说到底营销才是销量的保证,甭管营销落下的名声好与坏,但却是切切实实的好处一大堆。

拿闪驰的几个合作夥伴来说,他们的营销方式就特别的有效,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老板,这几份文件签个字。」

赵鑫怡风风火火,拿来几份文件找檀锦程签字,这里面有财务部门制定的年终奖分配方案,也有今年的营销费用审批,此外还有一份2015年度尉来集团的初略财报。

大多数是跟钱有关系的。

另外还有就是今年的招聘计划,80万辆的销量预期,以现有的员工人数肯定是有些紧张的,新的一批招聘计划肯定是要提上计划的。

目前尉来汽车主要有四大生产基地,甬城,庐州,滁州以及湘城,其中以甬城与庐州两大生产基地为主。

通过几年以来的调整,湘城生产基地主要以生产坦克300为主,滁州是皮卡基地,庐州则是以埃安以及尉来系列为主,大本营这边生产的是以悦驰系列几款车型为主。

2015年的销量要比预期多出35%以上,实际上的产能有多紧张就不言而喻了,比起往年,2015年尉来在产能方面的利用率超过了100%。

</ins>

10亿元的年终奖放在2015年的实体企业里肯定是不少的,但这事儿能拿到高管例会上去说也肯定是有原因的,尉来员工今年的辛苦程度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

任何一家企业在扩产节奏方面都必须要谨慎再谨慎,不然的话就容易导致像BYD当年那样,只不过尉来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扩张的地步了。

不然的话别说是最新的80万销量预期能不能达到的问题了。

「话说回来,你当初是闪驰几号员工来着?」

赵鑫怡递交上的财务方面的审核签字没什麽问题,不过这份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招聘计划让檀锦程还是有些心惊的。

往年各大公司在年初之时都会根据订单变化,社会需求特定员工招聘计划,但是此前最多一次也不过一年新增15%的员工数量,而这一次就不一样了。

赵鑫怡眨了眨眼睛:「想不起来了,反正那会儿咱们好像没多少人。」

这份员工招聘计划的报告她肯定是提前看过的,大致也明白老板问她的原因。

跟了老板这麽多年,在赵鑫怡看来老板是一名非常实际的商人,从来不会因为面子工程什麽的就无序扩张,对外吹自己有多少多少名员工。

拿上市公司闪驰科技这家个人来说,这家主营业务稳定的情况下每年的员工人数几乎没太大变化,有新的招聘计划但同时也有人员优化计划。

说得难听点儿的就是招了多少新人进来,就会想办法优化掉一批老员工,保障公司人员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为此老板还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曾经我的想法是拥有个一千名员工左右的工厂,每年稳定的赚着钱我就能躺平了,谁知道做着做着就变成这麽一个庞然大物了,这份计划一旦实施下去,咱这也算是十万漕工所系了。」

沿海发达城市,千人左右的工人勉强能算个中等企业吧,地方ZF不会怠慢的同时也不至于引起一些人的觊觎,说白了就是看不上,日子确实是过得比较舒服的一类人。

老板这话挺逗,一下子惹笑了赵鑫怡:「何此呢,老板你是妥妥的百万漕工所系呢。」

依附于整个「闪驰系」产业链的工人说百万可能有点夸张了,但说影响力那远远不止。

拿北仓区还有老板的老家来说,这两座区县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直接或者间接受到闪驰以及尉来两大集团公司的影响。

滁州的琅琊区就更夸张了,扬子汽车在那边的影响力至少能达到一半。

北仓区里最近流行一句笑话,尉来一次年终奖导致整个商K体系都涨价了,小姐姐们甚至都决定晚一点回家过年了,就是为了等尉来员工的年终奖。

目前尉来的员工人数大约在5.9万人,按照人力资源部这份计划,到2017年,尉来计划新招6.38万名员工,其中包括2800名的管理人员与2000名技术研发人员。

</ins>

这里单独列出的2000名技术研发人员显然不是简单意外上的理解,都是以博士学历,硕士学历为主,其中博士学历的计划招聘110名。

这2000人完全可以称之为人才引进计划了,主要是服务于动力电池业务板块。

「拿去给人力资源部门吧,让他们尽快执行。」

檀锦程签下尉来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份招聘计划方案,一旦顺利执行,也就意味着到2017年尉来的直属员人人数直接就是突破了10万人。

10万人啊,按照了解到的最新的数据,截止2015年12月份,全国超过10万名员工的公司大概是有74家,大部分是央企与国企,新兴企业当中像是顺丰,菊花厂,京冬等等企业。

至于说汽车行业员工人数最多的依旧还是那几家大型国企,央企,自主品牌里目前员工人数最多的是迪子,但是也没有超过10万人。

「嘿嘿,老板你头痛不头痛,咱们就只说尉来,以后只要你一睁眼就欠着10多万人的工资。」

这一份员工招聘计划对于尉来而言非常的重要,在社会层面上引起的反响也不小。

作为近几年以来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尉来的业务体系被形容成长城与BYD的结合体,凭藉着自己技术积累,质量服务,营销以及融资并购等等操作高速发展。

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系统都是大量现金流的产业,一款车型卖得好是忧患,但同时也一种优势,那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

「少贫嘴,还有这份研发经费计划也一起批了吧。」

尉来整体的研发费用目前大致在4%到5%之间,2015年营收爆增的同时也意味着2016年研发经费可以进一步提升,根据初略的营收来计算,尉来2016年研发经费在30亿元至35亿元之间。

挣得多花得也多,一笔年终奖,一笔2016年研发经费审批,差不多就把2015年净利润干掉一半以上了。

3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其中分配到动力电池方面的大概在两到三亿元之间,同样是依照营收比例来计划的。

目前动力电池业务最大的投入还是基础建设,2015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同时也可以算做是动力电池的元年,区别于传统能源,动力电池暂时来说还是跟新能源汽车一样只能算做是一个预期。

因此在技术投入方面,资金还是不会特别高。

1月14日,优步仲国宣布完成B轮融资,20亿美刀,投资方有海航资本,万科,民生以及百度还有尉来集团等等大型企业。

优步这一轮融资参与的资本备受关注,除了一直投资它的百度之外,进场的资本方都有着浓厚的背景,对于尉来集团的入局大家还是有些意外的。

之前檀锦程做投资更多的是用巨量引擎这个马甲,而非实体公司。

「这笔投资其实是跟闪驰科技投资某团的意义是一样的,原则上我们还是为了多卖几辆车呢。」

投了优步一个亿美刀,其中4800万美刀是用5000辆埃安系列汽车去折算的,在泡沫化严重的时代里算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嘀嘀的股份那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某团开始,但凡跟公司有直接业务联系的,檀锦程都打算用公司主体去投资。

最最主要的是用上市公司的主体投资,他不需要自己出钱了。

公司都上市了,有业务需求的再用自己投资公司里的钱去投资,那就显得有些不专业了,不能什麽事儿都得大股东来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