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5章 远驱突厥八百里(1 / 2)

加入书签

第1345章 远驱突厥八百里

夏天同突厥开战,不觉又是打到了秋天。

温度降低,风也凛冽起来。

一大早,远天的红日初升,洒落在草原上,枯黄草尖的霜露也晶莹剔透。

马儿打着响鼻,吞吐之间弥漫着雾气,焦躁的弄着蹄子刨着地。控着马的骑士,身前挂着长枪,手中持着弓弩,遥遥看着土丘下方不远处慌乱聚集的突厥军队。

李靖在队伍最前方,他看了看初升的朝阳,虚眯了一下眼睛:「分三路,左右包抄。」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身边扛旗的传令兵弄出了一面旗帜,来回的晃了晃。

紧接着,便见到两侧各分出了几百人马,呼喝着打马分散开来,斜向着下方过去。

李靖双腿一夹马腹,座下马儿便打了个响鼻,小跑着下了土丘。借着下坡的加速度,马儿的速度越来越快。

汇合了跟随在李靖身后的几百骑,也有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一时间,是马蹄踏着大地的震动,响彻了天际。

突厥的一小股部队,没有心思战斗。早在看到了来敌之时,他们就已经慌乱的集合队伍撤退。

只是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又一次的给他们打没了斗志。

因为此次本就是大规模交战,所以战斗规模升级的很快。王言领军进入草原之后,只是经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探明的突厥兵力就已经达到了八万多。

但是那又怎麽样呢?

十年前,王言领兵四千就能干他们四万。十年后,是领了近三万大军,只会打的突厥更狠。

尽管实际上不是这麽换算的,毕竟指挥四千兵马,和指挥三万兵马,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但对王言来说,这麽换算没有任何的毛病。

在他的手上,一分兵力就是有一分兵力的优势。兵马更多,发挥的力量也更大。

毕竟他指挥百万大军,也是得心应手。而今不过三万兵马,又算的了什麽。

所以战争一开始,突厥人便就又想起了十年前的大恐怖。

他们熟悉的草原,变的处处凶险。他们白天疲惫,晚上也无法安睡,强大且残酷的大隋以及由毕部的勇士们,总会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候。

他们合兵一处,隋人会不断的分兵前来骚扰。他们分兵意图围剿,总会有一路兵马被杀的屁滚尿流。

草原上处处是人头堆砌的京观,那都是他们突厥的勇士。

十年前,他们甚至还能利用数量的优势,对王言麾下的部队进行围困,逼得王言都要亲自出马救人。十年后的今天,王言统领的兵力更多,他们再也无法做到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是被王言单方面的暴揍。

死伤肯定是双方在所难免的,然而总是他们的死伤更加多的多。

开战至今,他们受创最大的一战,是王言在正面战斗中,率领三千兵马,跟突厥一万馀的兵力硬碰硬。

当时突厥人都是很开心的,因为乾死了王言,就能灭亡大隋派出来的一万多的骑兵,这对大隋来说也是一个无比重大的损失。

同时王言也是有名的战神,在过去也对突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乾死王言,既可以打击隋军的军心,又可以提振己方的士气,是绝对的大好事。

但是很显然,他们失败了。他们想像中的美好,都被王言挥舞着马槊给击碎。

王言如同战神一般,堂堂一路权威的行军总管,亲自带头冲阵,三千硬撼万馀突厥部队,仅仅是一次冲锋,就乱了突厥的军心。

突厥还研究着什麽包抄呢,结果中军的几千人被王言趟平,狂热的大隋和由毕部的将士们,嗷嗷叫的四散出击,追着赶着撵着砍杀。

一仗打下来,同王言交战的万馀部队十不存一。最大的京观,就是在这一战诞生的。现场砍头,现场让随军统计军功的官员查数,除了给没军功的以及死了的兄弟们匀一匀,进行一下二次分配,没有任何造假的事情。

这一仗对突厥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优势兵力打输,王言还下手那麽残忍,军心都打崩了。但是这一战关乎突厥存亡,他们又不能退,反而是他们开始东奔西跑,试图给王言造成麻烦。

然而没有用,王言总是在打击他们的有生力量。后边的步兵,都骑着战马出来了。

同时还有一些突厥的降卒,还有被王言强硬的迁徙走的妇女丶孩子,众多的牛羊马匹,打击着突厥并不如何富裕的后勤体系。

王言这边是越打兵力越多,从开战至今,经历过几次大胜,以及对突厥降卒的感化,兵力早已经从最初的不到三万人,达到了近五万的兵力,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实现了全员转职骑兵的目标。

毫无疑问,这是实在的惊天战绩。

毕竟正常来讲,在草原上几个月的时间还不够双方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兜圈子的呢,王言却是已经要把突厥给打残废了去。

主要还是怪王言,他不说尽全力,却也是没有藏拙。基本就是按照现有的条件,打出了最理想的战果。

正常来讲,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结束了,突厥已经卑服了。之所以没有结束战争,也是王言打的太过凶猛。

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后勤压力越大。但是王言打的太快,后勤还没上压力呢,就已经打成了突厥乞和的战果。原本预备的是持续一两年的战争,大家你来我往,直到打崩了突厥的后勤,支撑不住,再坐下来谈和。突厥被揍了一顿,今后又会老老实实的。

眼下却是看到了真的将突厥灭国的希望,大隋的满朝文武们,当然就不想谈和了。还是继续打,看看再打上一段时间,是不是真的能做到灭国。如此大功,大家都会青史留名,所以这时候全都嗷嗷叫着要灭国了。保守派也觉得激进派,太过于保守了……

王言也不怕什麽猜忌,相比起猜忌来,他更重要的是对于军队的强大影响力。哪怕他不上战场,他的意志也可以贯彻到军队之中。

而且真说起来,他从头到尾对老杨家都是忠心耿耿,而且还有着不可替代性,忌惮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就是轻易不让他动手,但任何一个有野心有追求的皇帝,都不会想着在早期就弄死王言。只是将其养在京中过着富贵日子,全家老小都在一起,能有什麽麻烦?

只能是到了末期,担心王言这样的人权倾朝野,继位之人压制不住,这才想办法给王言这样的人一起带走,下去作伴……

所以现在突厥老实了,看到隋军就想跑,等到集合了优势兵力再打回来。

哪怕看起来,在单一的局部战场之上,是他们的兵力更占优势,他们也不会选择战斗。因为过往的血泪经验告诉了他们答案,已经没有不服的突厥勇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