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0章 九年(2 / 2)

加入书签

大汉需要建设,百姓需要安置,哪里都要用钱,不可能把钱都投入到教育上,所以学塾的全面铺设才拖到现在才完成。

但不管怎样终究是完成了。

刘协话音落下后,席间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大中小三大学塾全面铺设,代表大汉人才培养体系彻底建立,从此以后天下间所有英才都将源源不断地涌入朝廷!

国家都将会因此而兴旺!

刘协抬手往下压了压,将众人的欢呼声压下,接着感慨道:「这些年以来,我大汉从战后的千疮百孔走到如今的繁荣,在座的诸位爱卿都功不可没。」

「这一杯,朕敬诸位爱卿!」

刘协说着举起酒樽,把酒水一饮而尽。

「陛下圣明——!」

群臣也纷纷举杯回敬。

刘协抬手擦了擦嘴角的酒水,接着笑道:「不过,单单就学塾铺设一事而言,有一人的功劳最大。」

「这个人朕就不点名了,诸位爱卿应该都清楚。」

群臣哄笑一声,目光全都看向了郭嘉。

郭嘉这些年在教育改革上的付出,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说是拼命都不为过,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陛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郭嘉站起身来深深一礼,苦笑一声后说道,如今的他看起来有些消瘦和憔悴,鬓边更是出现了些许白发。

这都是这些年来殚精竭虑的结果。

如今的郭嘉身为大汉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已然成为了士林的泰山北斗,受到无数文人士子敬仰。

刘协笑道:「在座的都是熟人,你就别谦虚了,反正这杯酒你是逃不掉的,快喝!」

贾诩也笑着说道:「陛下赐酒,奉孝可不能推脱,你什麽时候变得连酒都不爱喝了?」

郭嘉无奈道:「最近身体有恙,张太医叮嘱过要多休息,清淡饮食,少喝酒。」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上前从刘协手中接过酒杯,爽朗笑道:「不过既是陛下赐酒,那自是不能推辞的。」

说完,举杯一饮而尽。

群臣纷纷喝彩叫好。

许久没喝酒,郭嘉被呛了一下,脸色微微有些发红,缓了一会儿后对刘协拱手道:「陛下,如今公共学塾也已全面铺设完毕,您看科举是不是该开始了?」

科举至今都没有正式施行。

因为缺乏条件。

铺设公共学塾丶开创新学丶大量培养底层百姓读书,就是为了给科举做准备。

现在公共学塾也都铺设完了,而且经过九年时间,民间也全面接受了新学,科举也是该提上日程。

「嗯……」

刘协放下酒樽,微微陷入沉思,而后看向诸葛亮,「孔明,你觉得呢?」

用科举制取代察举制虽然是必行之事,但需要一个时机,在这一点上他有些难以决断。

毕竟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情。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刻推行科举,正当其时。」

诸葛亮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道:「公共学塾的全面铺设,使得无数寒门子弟得以接受新学教育,民间对新学的接纳,更为科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以往察举制下,举荐多受世家把控,不少有才之士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科举则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此时推行科举,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真正有学识丶有能力的人才,乃是顺应民心的举措。」

「这不仅能激发百姓向学之心,更能让国家在各方面的建设中,广纳贤才,蒸蒸日上。且如今战事已息,国家处于休养生息丶蓬勃发展之际,推行科举,时机绝佳,望陛下勿要犹豫。」

诸葛亮侃侃而谈,显然是支持郭嘉的。

他也参与到了教育改革里去,知道如今民间对于新学的接受度已经很高,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新的选才方式取代察举制。

听完诸葛亮的话,刘协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依奉孝和孔明之言行事吧。」

「等到明日朝会,朕便会正式昭告天下,从此以后以科举制选贤,并且开办我大汉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春闱!」

现在大丶中丶小公共学塾的晋升制度,其实就是科举制的体系,因为小升中丶中升大丶大升国子监或者军事学院,都需要层层考试,与科举制一般无二。

只不过朝廷从未真正废除察举制,还有不少顽固派的士子儒生们依旧坚持这条路。

现在,是时候该正式破旧立新了。

郭嘉闻言神色一阵激动,深深行礼道:「陛下圣明!」

群臣也纷纷起身道:「陛下圣明——!」

刘协收敛思绪,说道:「好了好了,今日只饮酒做乐,不谈国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随着刘协的话落下,乐声再度响起,舞女们也再度走入席间起舞。

刘协抬手将郭嘉招到身边,笑问道:「科举制取代察举制就在眼前了……奉孝,你的心情如何啊?」

他清楚,这是郭嘉一直以来的梦想。

郭嘉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听闻此言,郭嘉眼神略显复杂,说道:「臣等这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多谢陛下成全。」

天子当初对他的承诺,如今终于要实现。

刘协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叹说道:「等此事结束后,奉孝你就可以好好歇息了,看看你现在憔悴得……唉。」

郭嘉这些年来劳心劳力,张仲景也与他说过,郭嘉的身体情况不太好,不能继续这般辛劳。

虽然他也劝说过,但郭嘉的性子太过执拗,所以他只能让诸葛亮丶法正多多帮郭嘉分担一些事情。

但这样下去终究是不行的。

听到天子言语中的真挚,郭嘉心中也不免感动,含笑点头道:「等科举制改革结束,臣便退出内阁,」

「不过,臣虽然无法继续在内阁中效力,但仍可教导太子,此事应当没那麽劳累。」

他现在也四十有二了,虽然换做其他人还正值当年,不过他早年身子亏空得实在是厉害,如今越发觉得精力不足。

「那可不一定。」

刘协哈哈一笑,说道:「太子顽劣,奉孝你去教导,说不定会更加费神。」

郭嘉也不禁莞尔,正准备说些什麽,脸色却忽得一阵涨红,下意识得捂住了嘴。

但是,仍有一抹猩红从他指缝间流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