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暗流(2 / 2)
把他们的主力吸引到亚洲,同虞朝人拼消耗,符合王国的利益。」
罗德里格斯一脸淡定的回答道。
荷兰是小国,出兵少是正常的,打不过敌人也没关系。
在欧洲大陆,他们一共就那麽点儿牌面,无所谓丢人。
可西班牙不一样,作为日不落帝国,哪怕被英国人击败,依旧是欧陆顶尖强国。
凭藉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西班牙的海军力量,早就满血复活。
西班牙国内的主战派,已经在筹谋向英国人复仇。
新一轮的英西战争没有打响,但荷兰王国是切实感受到了压力。
除了西荷矛盾外,英荷丶葡荷丶英西丶葡西之间,也是竞争对手。
前几年为了争夺西非,荷兰和葡萄牙就没少干架。
因为贸易问题,英荷之间的摩擦也在增加,距离百年英荷战争只差一根导火索。
英国内部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葡萄牙是支持保王派的,现在已经有出兵干涉的苗头。
各国之间,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
虽说在利益面前,敌人也可以变成盟友,可政客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完全理智。
何况目前是王权时代,国王的个人意志,也能影响最终决策。
夹杂着一系列的矛盾,能不能把联军组织起来,罗德里格斯心里完全没底。
相较于国内是否同意,他更担心能否说服各国,一起组建反虞联军。
只要组建起了联军,无论战争结果如何,都比什麽都不做的强。
……
苏门答腊岛。
荷兰人的恶意,不光表现在外交上,还有对土着势力的支持。
「总兵大人,土着手中的火铳数量,比之前那些部落高的多。
从武器制式上看,明显不是我大虞铸造的。
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岛上的荷兰人在搞鬼!」
马伯良愤愤不平的说道。
南征北战这麽多年,敢公然和大虞对着干的势力屈指可数。
除了北虏之外,其馀敢公然和大虞对着干的势力,此时都做了古。
一个不知道从什麽地方来的荷兰王国,现在居然敢公然支持土着势力,对抗官军征讨。
「岛上大规模装备火铳的,除了我们就只有荷兰人。
军中的火器,全部都是严格记录在案的,没人敢兜售给叛军。
现在叛军手中拿的,自然是荷兰人卖给他们的。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只能先记着。
侯爷有令,暂时不要招惹西洋人,先保障移民通道的畅通。」
李三七摇了摇头说道。
按照他的性子,发现荷兰人在搞鬼,早就出兵把这帮家伙剿灭了。
光岛上这点儿荷兰兵,调集一卫兵马过去足以。
怎奈为将者,需要为全局考虑。
陆地上击败敌军容易,海上要消灭敌军,可就不简单了。
无法斩尽杀绝,海上运输线,就会遭到威胁。
除非每次都出动水师护航,不然移民行动必定受影响。
一旦长时间切断和本土联系,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土着作乱,孤军的日子可不好过。
李牧决定向岛上移民,本质上就是为了赶时间。
只要抢在大战爆发前,向岛上输送百八十万人口,那就直接锁定了胜局。
运气好的话,通过外交谈判施压,就能让荷兰人主动放弃了这片殖民地。
站在安南都护府的角度上,把欧洲殖民者从亚洲驱逐即可,犯不着结下死仇。
现在的海上贸易,都被这几个殖民帝国垄断着,全部变成了敌人生意就没法做了。
没有欧洲这帮冤大头,完成工业化的成本,就只能从内部想办法。
「总兵大人,这未免也太窝囊了!」
「侯爷,只是让我们不得主动招惹荷兰人,可没有说不许反击。
他们能做初一,我们就能做十五。
土着能给我们制造麻烦,也能给他们添堵。
乾脆在巴达维亚城,暗中策划一起土着反荷运动。
荷兰人就那麽点儿兵,土着一旦闹起来,就算无法把他们赶走,也能给予他们重创。
如果土着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让海盗们加入。」
见主将流露出对荷兰人不满,谷和同当即献策道。
论起搞事情,大虞的招牌比荷兰人好用的多。
过去数百年建立起来的信誉,不是一群背信弃义的殖民者能比的。
虞军在苏门答腊攻城略地这麽久,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就是因为覆灭旧港宣慰司惹的祸。
除了深山老林的土着部落,偶尔搞一次袭击外,当地百姓对军纪严明的虞军,并不怎麽抵触。
前面的战争推进顺利,也离不开带路党的支持。
如果肯许诺一些条件,有的土着权贵愿意配合。
「安排当地人去干,不能把我们直接牵扯进去。
告诉巴达维亚的土着,赶走了荷兰人,本官给他们分田地。
立下大功的,无论什麽身份,都保举他们一个官当。
多联络点儿海盗,岛上的土着被驯化时间太长,未必敢同荷兰人拼命。
另外安排一些人,专门猎杀落单的荷兰人,给他们制造压力。」
李三七兴致勃勃的说道。
明面上不能动手,不等于暗地里无法下黑手。
先鼓动土着起义,再引入海盗趁火打劫。
一次不行,就多搞几次。
就算赶不走荷兰人,也要让他们坐立不安。
「大人放心,聚集点中就有一个罪囚营,里面多是来自中原的战俘。
论起造反,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看守的官兵稍微疏忽一下,有战俘逃亡出去,参与土着叛乱也很合理。」
马伯良跟着献策道。
利用战俘深入敌后搞事情,这是李牧带头玩的,下面人自然也跟着学样。
前面没派上用场,那是土着势力太弱,犯不着上手段。
现在遇到不方便出手的荷兰人,这些隐藏的手段,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嗯!」
「那就跑了一千吧!
太多的话,局面容易脱离控制。
武器就用缴获的战利品,免得留下把柄。」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