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 祸不单行(2 / 2)

加入书签

这些人充当基层的伍长丶什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拉出一支部队。

在一群老兵的带领下,稍加训练之后,就能形成战斗力。

昌平大战中损失三个镇,勋贵系就觉得肉疼,不是心痛那几万士卒,而是心痛折损的大量骨干将领。

如果没有上一次的损失,后续的扩军过程中,将领也不会缺的这麽厉害。

以至于诸多新编部队的战斗力,迟迟无法达到预期水准。

……

临时行宫。

「陛下,大事不好。」

「北虏买通守城将领,打开城门,一举夺取了大同府。

前往大同增援的右路军,猝不及防之下,中了敌军的算计,遭到大量敌军围困。

右路军携带粮草不多,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收到景提督的紧急求援信!」

郑英逸神色慌乱的汇报导。

锦衣卫不光有监察百官的职责,还有监察四夷的职责,其中自然也包括北虏。

发生眼前这种事,锦衣卫没有提前上报,无疑是失职的表现。

不过这种事,也没法进行追责。

原来的情报网络被摧毁后,新的情报网络才刚刚建立。

受困于经费,锦衣卫在北疆的情报网络建设,相当于迟缓。

许多分支机构,都处于空缺状态。

「什麽?」

「大同府丢了!」

「右路军遭到围困!」

永宁帝难以置信的问道。

坚固无比的大同府,按照正常情况,怎麽也能抵挡敌军数月的进攻。

派出援兵过去,除了加固城防,也有伺机反击的意思。

结果不光大同沦陷,还连累援兵被困,一下子让虞军在战场上处于了战略劣势。

「是的,陛下!」

郑英逸语气坚定的回答道。

这种要命的消息,他可不认为下面的人敢谎报。

「砰!」

得到确切的答案,恼怒的永宁帝,当场掀翻了眼前的桌子。

「废物!」

「大同守将是废物!」

「景逸风也是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

咆哮的声音响起,营帐内的众人被吓得瑟瑟发抖。

皇帝如此失态的场面,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不过大家也可以理解。

以往收到噩耗,那都是下面的大臣在主持大局。

这一次皇帝御驾亲征,战场上遭遇大败,那就是永宁帝自然的锅。

无论怎麽推卸责任,未来史书上,都会把战败记录在他头上。

至于下面那些具体负责人,大概率是一笔概况,小卒子没有资格让史官们深入描述。

顶多给他们加上「无能」丶「骄奢淫逸」之类的恶评。

「陛下,息怒!」

见皇帝发泄的差不多了,众人才敢开口劝说。

「息怒!」

「大同丢了,右路军也危在旦夕,如何让朕不生气?」

永宁帝一挥衣袖质问道。

大同这麽快沦陷,守将肯定难辞其咎。

右路军没有按时抵达大同府,那自然是景逸风这位右路军统帅的责任。

不过作为主帅,他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右路军行动迟缓,那是下雪天路滑,属于不可抗力。

大同府迅速沦陷,同样涉及到了权力纷争。

按照正常逻辑,战争时期肯定是守将,全权负责城中事务。

其他官员甭管职位高低,扮演的角色都是辅助。

偏偏为了加强对边军的控制,在大战爆发前,他下令山西巡抚进入大同节制城中军务。

最高责任指挥官成了山西巡抚,那麽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山西巡抚。

人是他派过去的,现在大同沦陷,自然也要承担相应政治责任。

对永宁帝来说,现在不光是战场上失利,更是一场政治危机。

如果处理不好,皇权将遭到重创。

「陛下,事情已经发生了,当务之急是赶紧救援右路军。

朝廷已经丢了大同三镇,不能再失去右路军!」

徐忠恩急忙劝说道。

永宁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不好当,外界称呼他为内相,实际上他就是一个传话筒。

永宁帝把权力抓的紧,他能够做主的事情不多。

扮演着传话人的角色,却要承担「内相」的责任。

皇帝捅出篓子,他就是背锅侠。

自永宁帝继位以来,他已经背了不少黑锅。

好在以往的事,大家都清楚是怎麽回事,文武百官也没逮着他咬,这才能平稳过渡。

这次情况不一样,皇帝御驾亲征一旦失败,政治后果太过严重。

「召集二品以上朝臣议事,记得别惊扰了两位阁老。」

永宁帝想了想说道。

现在的麻烦已经够大了,他不想节外生枝。

景李二人都在养病,万一收到噩耗直接一命呜呼,乱子就更大啦。

内心深处,他已经隐隐有些后悔发起这次亲征。

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战争不是熟读兵书,就能够搞定的。

军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兵书上都没有记载。

本质上,大虞和以往的封建王朝都不一样。

尤其是在军事这一块,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冷兵器玩法,在这个时代,已经掉了队。

热武器时代带来的最大不同,就是大军对后勤的依赖度,大幅度提高。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准备后勤物资,根本无法满足大军的需求。

「遵旨!」

众人嘴上答应的响亮,心里却忍不住骂娘。

以景国良和李原在军中地位,在消息传回来的第一时间,估摸着就收到了情报。

现在才下旨封锁消息,想要瞒住景李二人,皇帝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话音刚落地,外面就传来了噩耗。

「陛下,大事不好!」

「成国公薨了!」

听到这个消息,永宁帝直接呆立当场。

最担心的事情,终归还是发生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