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章 信念(2 / 2)

加入书签

何况到了那个时候,能抢的他们差不多抢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如果敌人足够理智,现在就该撤退了。跑去进攻济南城,纯粹是脑子有病。

十万勤王大军加上济南守军,他们就算是打上一年,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北方大战一旦结束,南方战场局势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别看白莲教叛军声势浩大,实际上内部同样矛盾重重。伪帝死了之后,他册封的三王就各自为政。

入蜀的魏逆,我们暂时够不到。可傅逆和卫逆之间的矛盾,却是可以利用的。

最近这些日子,锦衣卫一直在设法挑起两家的矛盾。双方的关系已经势成水火,只是被两个逆贼强行压制了矛盾。

压制的越狠,爆发的就会越猛烈。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就是他们自相残杀的开始。」

武都伯的话,让众人很是尴尬。

两大反王本身就不和,以锦衣卫的战斗力,制造事端挑起矛盾,完全是轻而易举。

不过那是巅峰时期的锦衣卫,不是现在的锦衣卫。

当初大家忽悠永宁帝废除厂卫后,为了杜绝隐患,对锦衣卫进行了残酷的打压。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无数锦衣卫被送上战场,当了炮灰。其中又以南直隶做的最绝,直接让李牧把境内的锦衣卫打包带走。

没过多久,永宁帝下旨复立厂卫。南直隶这边的锦衣卫,就剩下一个空壳。

毁灭一个情报机构容易,想要重建一个情报机构,那可就是困难重重。

对官员来说,锦衣卫这个监督机构,自然是越弱越好。

万万没想到,回旋镖来的这麽快。被他们打压的锦衣卫,反而成了挽留局势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锦衣卫的价值远比这高。

倘若没有废除厂卫的事,白莲教叛军就算起事,扩张也没这麽容易。

最起码他们拉拢内应,不可能那麽顺利。许多被里应外合攻破的城池,都只能靠武力强攻。

「好了,这些揪心的问题,暂时就别讨论了。

自从叛军围城,大家就一直压抑着情绪,也不见出去放松一下。

我们都是一把年纪的老骨头,说不准哪天睡过去,就醒不来了,没必要苛待自己。

明天老夫做东,在翠云楼设宴,还请大家赏光!」

礼部尚书唐和颂笑着说道。

南京六部一直都是养老衙门,有事都推给京中六部处理,典型的位高权轻不用担责。

因为战争的缘故,户部和兵部的权力大幅度增加。吏部丶工部丶刑部的权力,同样也有所增加。

许多原本该上报京师的事情,现在都是各部自行处理,唯独礼部没有发生变化。

硬说的话,那就是工作量增加,时常发布治丧讣告。

清贵衙门,也需要刷存在感。

不甘寂寞的唐和颂,主动承担起了协调各部关系,联络城中士绅丶勋贵丶宗亲的职责。

「杀……」

不等众人回答,喊杀声就传了过来。

「外面发生了什麽?」

见一名青年将领跑了进来,唐和颂急忙问道。

「诸位大人,大事不好!」

「敌军进城了!」

「北门和南门的守军,同时打开了城门,放叛军入城。

守城……」

获得确切消息,众人瞬间面如死灰。

真是怕什麽,就来什麽。

「武都伯,我们两个分工。

你带人负责收复北门,我负责带人收复南门。

要麽保住南京城,要麽就死在战场上!」

楚国公盛弘昌当机立断道。

作为勋贵中的一员,他们家世代镇守南京城,享受着与国同休的待遇。

现在遇上这种事,为了家族荣耀,他必须带人顶上去。

与其苟且偷生,背负千古骂名,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博得一个忠义之名。

「好!」

武都伯梁柏宇一口答应道。

同楚国公一样,他同样没得选择。无论是为了宗族,还是为了个人的身后名,现在都必须拼命。

说完,两人直接转身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化作一阵叹息。

「诸位同僚,如果还有遗言交代,趁着现在还有时间,赶紧回府去和亲人告别吧!

作为兵部尚书,东南局势糜烂,本官负有直接责任。

现在能够做的,唯有和南京共存亡。

大家都是饱读诗书,一路科考厮杀。靠着皇恩浩荡,才能走上今天的位置。

希望诸位在关键时刻,拿出来我辈读书人的气度来,不要做出令家族蒙羞之事!」

万存义苦笑着说道。

能够活着,没有人想死。

他们都是身居高位之人,有大把的荣华富贵可以享受。

不过人总要有自己的信念。

相比死亡,信念更加重要。

「该交代的,都交代过了,没必要再回家了。

本官是礼部尚书,钻营了一辈子,正事没有干成几件,本就羞于面对祖宗。

活到这个岁数也够本了,没必要为了最后的风烛残年,亏了气节。

来人啦,准备一壶毒酒。

本官怕疼,就选毒酒了,诸位请自便!」

唐和颂笑着说道。

做出了殉国的决定,他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国朝养士两百七十馀载,现在南京沦陷在即,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可不能让后辈们笑话。

既然唐兄选了毒酒,那麽老夫也选毒酒好了。正好可以一起做个伴,黄泉路上不寂寞。」

一旁的吏部尚书跟着说道。

受气氛影响,原本陷入犹豫的另外三人,也纷纷表态与南京共存亡。

外面的厮杀依旧在继续,原本充满了算计的六部衙门,一下子变得了温馨起来。

看着端上来的毒酒,众人颤抖的举起杯子,同刚才的豪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得出来,他们对生命充满了留念。

不过在相互对视一眼之后,还是相继一饮而尽。

没有多馀的交流,只是在静静等待死亡降临。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