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信(2 / 2)

加入书签

眼神中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醋意。

这儿子白养了这麽多年,既然他能和姩姩联系,也不说着帮他说些好话,否则也不至於这麽多年了,他母后还不能回宫和他们团聚。

权熙尧身为太子比父皇自由,时常出宫办事,与沈毓灵相见的机会也远比他多。

而权明赫身为帝王,日理万机,政务缠身,有时候一年才能见沈毓灵一面,有时候甚至两年才能得见。

一方面是帝王之位责任重大,时间有限。

另一方面,沈毓灵似乎总是有意躲着他。

每每他前往沈毓灵所在之处,她却似乎得了什麽风声,早去了别的郡城,如此折腾下来,本就出宫时间不多的权明赫,连看她一眼都成了奢望。

权熙尧听了父皇的问话,心中便猜到了他的心思。

父皇这是想让他装病引母後来乾京?

他语气坚定道:“儿臣不能骗母后。”

权明赫脸色一沉,不悦道:“你如今受了伤,告知她又怎算骗?”

权熙尧夹在父皇和母后之间,心中颇为纠结。

罢了,这麽多年了,还是帮父皇一把吧。

毕竟自己确实受了伤,至於母后愿不愿意来,那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

而此时,宫外的沈毓灵,这些年在江湖与商场间摸爬滚打,人脉也广。

加之她在朝堂之上也有不少自己的势力,对朝中局势也有所了解。

但听闻大皇子造反的消息时,她的心还是忍不住揪了起来。

毕竟,刀剑无眼,危险重重。

这日,沈毓灵正蹙着眉,心不在焉地打理着庭院中的花卉。

那些娇艳的花朵在她的手中轻轻摇曳,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担忧。

突然,一名护卫匆匆走来,单膝跪地,恭敬道:“夫人,您的信。”

沈毓灵目光落在信封上特殊的印记上,心中一动,这是儿子权的来信。

她赶忙伸出手,接过信件。

打开信封一看:

母后亲启,见字如面。

大皇子叛乱之事,想必母后已有所耳闻。

幸得外祖与叶将军精心部署,儿臣亦在其中尽了些绵薄之力,如今叛乱已平,大皇子一党已被尽数捉拿,乾京重归太平,母后无需挂怀。

此次平乱,儿臣虽稍有波折,却也并无大碍。

只是在混乱之中,一时不察,被人偷袭,受了点皮外伤,如今已在东宫静养,并无性命之忧。

儿臣深知母后心系儿臣安危,定是为此忧心忡忡。

但儿臣已十七岁年纪,也能独当一面,些许小伤,不足为惧。

只是伤处偶尔作痛,行动之间也略有不便,不过想来再过些时日,便可痊愈。

母后在宫外,还望多多保重身体,莫要为儿臣忧心伤神。

儿臣盼着早日痊愈,出宫与母后相见,再与母后说说宫中之事。

儿臣权熙尧叩上。

沈毓灵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然而信中的内容没有给她带来丝毫的宽慰。

“受了点皮外伤”“行动略有不便”,轻描淡写的话语,在她这个母亲看来,却彷佛并非那般轻松。

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信纸。

一双美眸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心疼与牵挂。

沈毓灵平复着内心的波澜,转身去书房。

走进书房,坐在桌前,摊开信纸,提起毛笔,思索片刻,便开始书写回信。

写完,沈毓灵将信仔细折好,放入信封。

随後,走出书房,扬声吩咐道:“去准备马车和行李,我即刻要前往乾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