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3章 儿科难治,被老东家治坏掉的姑娘(1 / 2)

加入书签

第583章 儿科难治,被老东家治坏掉的姑娘

「她这体温每天早上最高,在39~39.5度,午后稍微要低一些,在38~38.5度。」

「晚上睡觉时全身会出汗。脖子和头上尤其多。」

「高烧的时候其他地方都很热,但是四肢发凉。」

「我们之前在卫生部直属的燕京医院儿科的戚勇主任那里治疗,他是专门学儿科的,但是也没治好……」

患者的家属对着方言说着孩子的情况,同时还提起了之前他们治疗的医院。

方言一听到这个戚勇立马就想到了老邓头说过的话,他说自己外公的大徒弟就叫戚勇,而且也在这个医院做儿科主任。(见407章)

如果他们说的不错的话,眼前这孩子应该就是在自己外公大徒弟手下没治好,然后送到自己这里来的人。

儿科在中医里是一个高难度的科目。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如同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脏器娇嫩,形气未充。

这意味着他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气血津液等各方面,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尚未达到成人的成熟完善的程度。

比如说小儿的脾胃功能就相对较弱,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远远不如成年人,他们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问题。

而且小孩子的肌肤娇嫩,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生病。

所以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其机体功能不完善,抵抗力较弱,一旦受到外界邪气侵袭干扰,遇上气候变化,饮食不当就容易引发疾病。

而且病情发展变化速度相当快,在疾病过程中易出现寒热虚实的转化。

比如小孩子感冒若是不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能迅速发展成肺炎,咳嗽等更为严重的病症。

所以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小儿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

实证易迅速转变为虚证,寒证也可能很快转化为热证。

除了他们的体质,在疾病面前变化相当快以外,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在表达自身症状沟通病情的时候也是一个大难题。

不能说话的孩子通常只能通过哭闹来表现。

如果不是专门学习过儿科方面知识的医生,很难直接获取患者正确的关键信息。

而且小孩子在四诊的时候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小儿诊脉,寸关尺三部相当短,而且脉搏跳动快,很难像成年人那样准确分辨脉象的细微变化,而且小孩子在就诊的时候往往哭闹不安,就会导致脉象更加紊乱,干扰医生对真实脉象的判断。

另外还有些孩子配合度极低,就像上次老陈头那个极品孙子一样,完全不配合,还吐口水,想要观察他们的舌质舌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在家长高度关注孩子病情的时候,都希望快速治愈。

所以一般的儿科医生需要面对哭闹的孩子和极度焦虑的家长,那压力可想而知。

儿科也是医患纠纷重点科室之一。

最后还有小孩子体重身高差异大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各年龄段不可能和成年人那样用同样的剂量,需要医生精细权衡。

在治疗前方言就尽可能的和患者的家属沟通。

打听更多更详细的的情况,和上一位医生,也就是自己外公那位大徒弟治疗的一些细节。

在了解沟通完这些细节过后。

方言才将目光落在了孩子身上。

这个孩子目前已经折腾了一个月,早就没有了哭闹的精神,整个人蔫哒哒的精神萎靡,面部皮肤暗沉呈现一种缺乏健康的颜色,偏黄发暗如同笼罩了一层阴霾,给方言的感觉就像是失去了水分的枯萎植物,显得毫无生机与活力。

方言轻声细语,让小姑娘伸出舌头。

她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居然老老实实的照做了。

她将舌头给吐了出来,方言看到舌苔薄净,边缘有齿痕,舌质淡红潮润。

方言检查完过后,对着她说道:

「好孩子!我再给你把把脉。」

小姑娘很配合伸出了手。

然后方言又给小姑娘把脉,孩子的脉搏可不好判断,方言用了比以前更久的时间,终于确定脉息数少力。

随后方言又想起来,询问孩子大小便是否正常。

家长回答一切正常。

然后,方言脑子里快速的思考了起来。

按照成年人的情况推断,正常舌苔是薄白均匀,乾湿适中,紧贴舌面,揩之不去。

薄净的舌苔意味着舌苔较薄,能够隐隐看到舌质,这通常是胃气正常的表现。

说明人体的脾胃功能基本正常,能够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使得胃气上蒸于舌面形成正常的舌苔。

在没有其他明显病症的情况下,薄净舌苔是身体健康或病情较轻的一个信号。

但现在这孩子和正常完全搭不上一点关系。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由脾虚丶水湿内停所致。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停,进而使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出现齿痕。

舌质淡红,表明气血调和。正常人体的气血充盈,运行通畅,反映在舌质上就是淡红的颜色。

潮润则说明舌体的津液充足,这得益于人体津液代谢的平衡,即脾胃运化水液正常,肺的宣发肃降丶肾的蒸腾气化等功能协调,共同维持着舌体的润泽。

舌苔的状况提示可能存在脾虚或水湿内停的潜在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