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度尽劫波,神仙不老(1 / 2)
第102章 度尽劫波,神仙不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梅雨江南,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时隔一甲子,此地变化极大,三吴已成南国重镇。
梁岳撑着油纸伞,行走狭窄小巷。
长乐镇已不是当年的村落,而是发展为一片城区。
梁氏族人较少,自从梁义去建康,梁氏其馀人也跟随过去,不到三十人。
柳庄相比之前小了许多,部分分给了部曲家族,距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是如今的梁氏老宅。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当初梁岳的生活习惯。
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街上行人匆匆,道路两旁的小贩卖着各种月饼。
一个有名气的人,他的习惯能影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
梁岳之前,古人亦有赏月聚会习惯,不过时间不太固定,又或是地区性节日。
随着宋国建立,此节日渐渐传遍南朝各地,甚至北地汉人亦有过中秋吃月饼很快,走到柳庄附近。
风吹稻田,梁岳撑伞伫立,身边偶尔人行道过,却下意识忽略这个人,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明月挂上树梢,洒落璀璨星辉。
故乡月最明。
柳庄坞堡缩水了不少,唯剩下当年的主宅丶梧桐园丶青山园丶后山等等。
占地不多,以往容纳数千人的坞堡,如今已化为坊市城镇。
进入青山园,人去楼空。
水榭丶阁楼丶玉宇丶风亭空无一人,一尘不染。
似乎时常有人照看。
梧桐园。
梧桐仍在,叶落台阶。
主卧之内,顾恺之为梁岳两人画的画像崭新如故。
画中人栩栩如生。
梁岳将其摘下,收回山鬼玉佩,摘了两颗熟烂了的枇杷。
站在水榭之内,梁岳靠着栏杆,感受迎面吹来的湖风。
当年,谢灵运喜欢在水边石椅之上看书,谢玄时常在树梢装高手,偶尔与乌鸦抢位置。
鹤云与景明还是个孩子,遍地乱跑。张文之追着他们,催促他们把武功学了。
祝英台跟着谢道温学琴,整脚地弹奏曲子。
眺望远方,后山石泉子种下的柿子树正火红。
「山伯!这首曲子如何?」
「三弟,发什麽愣?先喝三杯!」
「爹爹!娘亲欺负我!」
梁岳霍然转身。
只见,中秋月圆,月华如水。
宾朋满座,欢声笑语,熟悉的人影一一浮现,又缓缓消失淡去。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这是记忆?」梁岳感到无比真实。
记忆的存在,证明复活之后的自己还是自己。
未来一千七百年的岁月,或许不断有人来来去去,至少记忆是永恒的。
这是一个修土必须经历的磨炼。
月华似水,第二世道人感悟心境。
梁岳刚踏入柳庄之时,青山园某处房屋。
小院高墙内,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与十多岁的太孙对坐,桌上点着油灯,一老一少观赏明月。
「曾祖,为什麽你天天守着这个地方?」
孙儿李虎有些不解。
为什麽年年都是两个人待在这里?
老人切下一块月饼,分一半给孙儿,衣袖里露出的手臂,带着大大小小的疤痕。
面对孙儿疑惑的目光,老人目光带着一丝追忆,道:「为一个承诺-曾祖不会离开此地;也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解救我族的人。
,
「那人能治好我们的病吗?」李虎问道,眼神带着一丝憧憬。
从十岁开始,他的眉心出现一道红印,同时血脉开始发热,五脏六腑常年剧痛,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直到二十五岁,带着痛苦与绝望死去。
李虎的爷爷丶父亲都是这麽死的。
「一定能。」李弘文目光坚定,自已就是一个例子。
当年李弘文以为这一族的血脉诅咒不在了,未曾想下一代仍有此病。
李虎听着爷爷的言语,像是听什麽神话,说:「您说的是梁祖?可是梁祖仙逝多年。」
「不,师父只是化蝶飞升,终有一日归来。」李弘文深信不疑。
这一脉的人寿命短暂,情感强烈,常常认定一件事永不回头。
毕竟他们的人生太过短暂,不像他人一般有回旋馀地,既然做了,那就不要后悔。
「虎儿,曾祖死后,你也要守着这个地方,一代代传承下去,等待神仙归来。」李弘文认真道。
「好,孙儿明白。」李虎认真点头。
或许这就是这一脉后人的宿命。
「呵呵,痴人说梦!」
忽然,墙上传来一声嘴笑。
「不好!」
李弘文面色一变,霍然起身。
满月如盘,墙头站立五道人影,人影持刀,中间赤袍戴黑铁面具的首领双持宝刀,刀身反射寒冷月光。
另一边的屋顶站着四个人。
声音发出刹那,屋顶四人抬手打出漫天飞镖。
李弘文拔出桌下长剑,护住孙子李虎。
宝剑喻鸣,舞动八方游龙,浑圆不破的剑势形成气旋,将箭矢全部斩落。
「好武功!」
赤袍如苍鹰扑落,刀尖炸开一十二道寒光,寒光交错,刀光如幽冥磷火在空中游走。
「好一个岭南惊魂刀!」
阴阳剑网破碎,李弘文衣角无声裂开,长刀当头劈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