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世终结,太一守尸(2 / 2)
朝堂上的酷吏们再次发力,聚拢钱财,打压异己,「整合朝堂。
大军节节胜利,将这些年得而复失的土地收回。
刘义符三天三夜没合眼,这样生活不规律的日子,已经过了十来年。
看着前线战报,刘义符对妻子梁鹤云说:「很快就要统一了。」
统一之后,开始改革经济。
后面交给儿子刘祚经营。
刘祚再交给孙子刘温,定能创造出两代人的盛世。
后人骂自己也好,鼓吹自己也罢,一切交给历史刘义符看下一篇奏摺。
原来是京城禁卫军大统领檀道济请求皇帝赐婚孙女。
「温儿已有婚配,乃是徐氏之女。檀家不如与萧氏长子成婚。」
刘义符御笔画下批示。
刘温是皇太孙,如果与檀家联姻,檀家将来的势力未免过大,不太好控制。
「咳咳———」刘义符写着批示,忽然剧烈咳嗽,洁白纸面滴落几滴嫣红鲜血。
「义符?」梁鹤云急忙上前。
刘义符状态十分糟糕,很快一病不起,陷入昏迷。
昏迷前命令太子监国,主持北伐事业。
刘义符病得太突然,北伐事业全赖此人,明面封锁消息,但暗地里消息流传开来。
于此同时,被压制许久的世家大族开始反扑。
以兰陵萧氏为首的高门联络萧氏之外孙刘义隆。
「王上,您出山稳定局面吧,朝堂不能再穷兵武了,江左基业怕是不保!」
刘义隆稳坐大堂,并未急着答应,而是缓缓问道:「尔等反叛国家乎?」
「我们只想攘除奸臣,拨乱反正。并非造反。」
「好,我有一个条件,一切听我指挥。」
就这般,世家推选刘义隆为盟主。
刘义隆等人与朝堂势力秘密勾连,并暗中召见檀道济。
洛阳,檀氏家中。
檀道济坐立不安,充满着对未来的迷茫「师父,您说得对,权力是个大漩涡。」檀道济敏锐察觉出皇帝拒绝联姻的深意。
无非是觉得檀家在军中势力过大。
檀道济倒是不怕义符对自已动手,毕竟他知道义符仁义的性格,但是第三代皇帝呢?乃至第四代?
自古天家最无情。
况且两位帝王立志北伐,向来喜欢打压世家,利用世家力量填补北伐亏空。
不仅是檀家,说不定与自已交好的梁家丶许家都得受到波及。
「家主,有人求见。」
来人正是刘义隆。
「什麽?」
两人密谈,檀氏与刘义隆一脉联姻,
并保证长乐派一脉在江左的利益。
庭中落雪,刘义隆冒着雨雪,从昏暗处走到辉煌。
表情不是阴谋得逞的畅快,而是为江山社稷的忧虑。
「我亦是为了国家。」
三代人北伐,像汉武帝一样打几十年仗,国家离亡不远了,江左基业即将凋零。
即便一统成功,以北方胡虏混居的特性,至少又花几十年治理。
百姓至少要苦一百年。
刘义隆觉得先发展南朝,再以强大的国力碾压,而不是以江左之基业,去补北伐之亏。
元嘉二十三年末。
刘义符病逝,群臣反扑,檀道济领兵控制皇城。
后宫烧毁,黑衣卫以及梁鹤云丶刘义符一脉不知所踪,史书定论:失火而死一场内乱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
于此同时,由于朝野内乱,导致北伐受挫,北伐军精锐丧失过半,至此,北伐告终,由攻势转为守势。
这一年,刘义隆清除徐羡之丶谢晦等权臣次年,刘义隆登基称帝,年号太初。
金光洒落至高无上的太极殿。
檀道济望着换了主人的龙椅,目光复杂难言。
宋国,将来会走到什麽地步?
「朕宣布,停止北伐;开放山泽,百姓自由初入。削减役,减轻赋税。年老丶丧偶丶年幼丧父及患重疾者可向郡县求助。」
「鼓励农桑,奖勤于耕作养蚕农户。」
「开垦湖田丶湖广。开荒者赐田丶稻种。」
「全面推广齐民术。」
「开办官学!」
「大赦天下!」
诏令颁布,传告天下。
初步稳定局面。
朝堂有人提议对刘义符一脉进行清算,被刘义隆拒绝,说:「难道你要看到刘氏子孙自相残杀不成?」
随后为了稳定三吴,大肆封赏从龙者,檀道济为南海郡公,都督江丶广二州军事;其馀人等皆有封赏,甚至连死去的梁岳,都加封了永嘉郡王。
朝堂世家大族弹冠相庆。
太初元年一直到太初五年。
经济渐渐恢复,取而代之则是战线回退,
世家大族想像中的普朝世家轮流执政时代,亦是没有到来。
很快他们发现虽然恢复了家业和地方影响力,但对于朝堂的影响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刘义隆只不过给了他们虚高的名头。
刘义隆虽篡位,也认同刘义符留给子孙的恢复经济思路。
太初十年。
刘义隆推行繁荣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后人称之太初之治。
一时间,南朝繁华,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长乐派丶净明道丶灵宝派进入上层,大周天武学渐渐传播开来。
事在人为,梁岳留下的策略,仅仅成功了一半。
这一年,梁景明逝世。
长子梁仁深山修道,梁义有自己的爵位,由梁信袭封永嘉郡王之位。
这一日,梁信赴宴王氏之宴,被人用计拖住。
一伙人杀入柳庄坞堡。
「这可是帝师陵墓——
「怕什麽?帝师难道还能诈尸?」
「传闻帝师有天师六宝,拿到宝物,我族当兴!」
人亡政息,这位郡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难道还能复活不成?
李弘文带领人马连战各方势力。
大战三日,不眠不休,血流漂橹。
敌人用计丶用毒丶弓弩无可奈何。
李弘文守住先师陵寝。
随后净明道丶灵宝派的人发觉不对,过来支援,打退敌人,迎回梁信。
中护军梁义带兵归来,屠杀会稽琅琊王氏,一时间,朝堂震动,不了了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风风雨雨,自有祸福。
棺材中的人也管不到外面的世界。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转眼已是一甲子。(506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