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5章 突围!!生者报死仇!(1 / 2)

加入书签

四方岭。

山不高,只是连绵的起伏,造就了绝美的风景。

夕阳西下,天际鲜红一片,如黄金山脉上。

血色的残阳与漫天大雪,实现了别样的交汇,让原本只有这苍茫一片的大地,多了一些色彩。

林天尘不停拿出怀表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看完了时间,又抬头望向通红的天际,眉头微微皱起。

北风不停的吹动着作战指挥室内的门帘,声响交杂着电报的声音给忙碌的参谋,添加了一些声色。

站在小窗口的林天尘,彷佛听到了怀表指针每次拨动的声音,每一次的跳动,都在挑动着他紧绷的神经。

“还没消息...”林天尘嘴角低喃,黑夜将降临,指针每拨动一下,在锦城的三团和七一四团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增加。

只是这时,方白鹿兴奋而快速的声音,在作战指挥室里面响起。

“旅座,三十五师突围了,正在急行军.....他保证指定时间内,一定到达。”

方白鹿声音落下,瞬间让林天尘眉头微微一松。

“方白鹿。”林天尘迅速的开口说道,三十五师突围的成功,意味着战术有了基础的条件。

确定好三十五师的位置后,三团和七一四团就必须尽快撤离,要不然一万多的部队就要折损在锦城。

“方白鹿,按既定电报:三团和七一四团向东突围,另外电报独立团,前往锦城和定北县之间的断背山接应,新一团现在向前往斗星谷与三十五师....”

“通知,一团丶二团和新二团准备战斗,一小时后准备进攻!”林天尘语气严肃而快速,一旁的方白鹿迅速的点了点头。

“是!”方白鹿压抑着心中的激动与担心,用力的回应。

三十五师的突围,就意味着三团与七一四团可以从锦城离开,越快的离开,这两支部队伤亡就会越小。

命令下达,方白鹿不敢有一丝的耽搁,迅速的安排着电报员执行命令的传达。

这一刻,站在许久的林天尘才坐了下来,目光所及,是煤油灯光下的各个地图。

光影所在,密密麻麻线条环绕着锦城与盛京两地,对於眼前这一份地图,是他亲手绘制,在这短时间之内,更是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进行着推演。

换家的战略调整,不能有丝毫的失误,要不然就会葬送整个北伐战局,这也是林天尘一直密切注意锦城与其它方向小鬼子动向的原因。

风雪入帐,冷意袭来。

同一片天空,许多人都在牵挂着锦城。

如今的锦城,枪炮声成了这片天地的独奏,闪耀的光芒不断的出现在周边,遍地的硝烟在雪景下显得极其耀眼。

尸体被融化的大雪掩埋,血肉在寒冷的天气下冻成冰霜,鲜红与白色犹如在平陀山一样,实现了定格。

东门的重机枪不停照耀城外,北门还有南门落入小鬼子控制住,只不过巷战小鬼子没有硬冲,更是把攻势稍微的放缓。

“高团长,七一四团除了除了断後的一营,现在人员集合起来了。”

张铁生面色有着不知道在哪里划开的伤口,身上的衣服早已经破破烂烂。

这一战的强度很高,他能感觉到队伍的不适应,只不过安排着各级指战员进行在安抚,整体的战斗力迅速的向三团靠拢。

这一战虽然没有虎贲旅那样打的很强势,但是他们认为绝对是他们巅峰的一战,努力保持着跟上三团的战斗节奏。

伴随着入夜後,张铁生这才心中微微一缓,虽然说鬼子还在进攻,可强度明显没有白天那麽激烈,更多的还是在调动,显然想把包围的力度加强,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全歼他们。

可以说整个锦城外围,还有城南一些阵地,被小鬼子围的水泄不通。

让他真正体验到了,什麽叫高强度的作战。

要知道他们的防守都是建立在三团羽翼下作战,承受最大压力的还是三团。

如今,看着三团一名战士的面孔,除了有些疼痛之外,根本看不到任何的恐惧,彷佛他们所面对的不是数倍於他们的小鬼子。

不少战士明明已经是伤痕遍满身,眸子在期待,战意滔天,每一名重伤员手上都有着枪,眼神中的坚定,让张铁生很清晰的意识到,这些重伤员早就有了决定。

一旦突围遇阻,如果需要留下断後,这些战士会毫不犹豫的跳下担架。

‘这就是没有完不成任务的铁团。’张铁生眼神中无比的羡慕,他何尝不想带出这麽一个团,只是显然他的能力还是有所弱点。

可是并不妨碍,他的内心充满着骄傲,七一四团经历了这一战,一些战士脸上虽然有所疲惫,但是每个眼神中却无比的坚定。

或许与铁团对比之下,是那麽的不明显,可是真正的独立来看,他的部队已经有一丝铁血的味道。

风雪落在这群战士的肩膀上,被污垢侵染着都有些看不出是什麽颜色的军装,成了他们最好的保护色。

整个锦城就像是一座孤岛,天虽有雪花,却不见入眼皆白的场景,唯有一道道如同松树一样的身影。

“团长,迫击炮全部组织了起来,到时给断後的一营掩护。”一旁的李鸿雁快速的汇报着。

“好。”

高杰城目光微微一闪,随後看向了一众战士,脸上不由得流露出笑容。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 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 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 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作为这一支部队的团长,他为自己的部队而骄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