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 锄草(1)(1 / 2)

加入书签

李景隆带着大军,按部就班的前往北平练兵的同时。大明帝国的京城之中,却已是波澜横生。

~

乾清宫中,灯火闪烁,朱家父子静静的坐在餐桌边。

却也只是看着,那几道小菜一碗浓粥,两张烙饼,却迟迟没有动筷。

而是听着,距离他们五步外,一名臣子的禀报。

“赈灾银子已陆续先行拨付,各项物资都已筹措完毕!”

“今晚,臣就上路,赴陕西华州奉旨赈灾善後!”

一名官员,匍匐在地,略带颤音的开口。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李景隆一手提拔起来的,而後被朱标赏识就任户部广东司的李至刚。

朱标小口的喝着他最厌烦的小米粥,口中道,“也难为你了,仅仅半个月,就把赈灾的各项章程都筹备得井井有条!孤都在看在眼里,灾区人员调动,物资分配,药材口粮,还有赈灾款都是经过你的手,分毫不差的拨往陕西!”

说着,他看向李至刚,“到了地方上之後,凡事都要先存爱民之心,尽量抚慰百姓。物资短缺,或有官员从中坏事,你都可以直接报上来!好好乾!孤和父皇盼着灾情早日平复,也盼着爱卿你,功成回京!”

“臣,叩谢天恩!”

李至刚得了太子的勉励,激动得浑身颤抖。

然後,他把心一横,“臣临行前有一件事,必须报於皇上和太子!”

老朱放下筷子,微微转头,吐出一个字,“说!”

“因为这次赈灾,臣有权在户部查核各地储粮账目,臣在核查之中发现....”

说着,李至刚陡然抬头,“户部的账,对不上!”

朱标眼神一变,却又马上不动声色的看向他老子。

老朱却是面不改色,夹了一筷子咸菜丝放在粥中搅和着,“哪对不上?”

“按照户部的公账,浙江行省去年该缴纳的秋粮是四百石。可实际上,账目上能查得到的只有二百万石。而且这二百万,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京师的大库之中。”

李至刚低着头,也不知因为恐惧还是激动,身子抖的更加厉害了,“还有太平府,镇江府两地的赋税,户部的账册上显示是已上缴京师户部。可臣.....却查不到这两府赋税到底去向何处!”

“还有!”

说着,他抬头看向老朱的背影,“除了皇上您钦定的秋粮夏税之外,臣发现户部收取赋税之时,名目众多。往南方各省,摊派了许多...莫须有的名目!”

“如水脚钱,神佛钱,人头钱等等......”

“另外....㣉库钱粮之中银钱的成色不足,铜钱多是生锈的铁钱!”

“还有粮食,根本没有足斤足两.......”

突然就在李至刚说话的时候,饭桌上的老朱微微转头。

李景隆目光不及避闪,恰好看到皇帝的半张脸。

那是半张,宛若刀锋一般锋利,犹如阎罗一般狰狞的脸。

“你接着说!”老朱继续轻声开口。

“此等惊天大案,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之!”

李至刚赶紧低头,继续颤声道,“而且以臣为官多年的经验来看,此等大案,根本不是一个人可以做成的....臣斗胆猜测!”

“说!”老朱厉声道。

“是朝中大臣之中,有位高权重之人相互勾结,互相掩护!”

“同时又串通地方官员。而地方官员联合当地士绅,又有酷吏为鹰犬....”

“可谓是上上下下,连成一片。成了一张专门侵吞大明财税的....看不见的血盆大口!”

忽然,一阵风从外吹㣉。

烛台上的烛火微微跳动,火花转瞬即逝。

而也在这瞬间,李至刚才发现,他的身上无论内外早已被冷汗湿透,手足也再没有半点力气。

此时的他,陡然间有些後悔起来。

他今晚就要出京赶赴陕西赈灾,这些事用得着现在就说吗?

这些账目对不上的事肯定不止一天了,知道的也肯定不止他李至刚一人。他一定要当出头草,把这件事捅出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