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 / 2)

加入书签

本属于秦国的五百里河西之地,设立河西郡,由吴起担任郡守。这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魏国又把目光投向了东边,领着韩、赵两个小弟,玩大乱斗去了。秦国终于获得喘息的机会。

河西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失去河西,秦军就无法东进,以至于秦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站在战国的舞台上,六国搞诸侯会盟,都不带秦国玩儿。公元前401、393、390年,秦国多次出兵,都没能把河西之地抢回来。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魏文侯驾崩,魏武侯继位,魏国的丞相公叔痤构陷吴起,使吴起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被边缘化了。

秦国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夺回河西的机会,公元前390至389年,吴起失去了魏武卒的指挥权,秦国倾尽全力调集50万大军,想要夺回河西之地。然而吴起向魏武侯讨要了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步兵,照样取得了辉煌战绩,将十倍的秦军打得大败。同年,吴起被公叔痤逼得在魏国待不下去,投奔了楚国。

公叔痤的手下有一个能人——商鞅,他是卫国君王庶出的孙子,也称公孙鞅。商鞅年少的时候在魏国求学,担任魏国丞相公叔痤的家臣——中庶子。根据公叔痤一贯的行事作风,他有伯乐的眼光,能够辨识人才,却嫉贤妒能,生怕被取代,失去权利和富贵。所以公叔痤让商鞅办事,却又不肯给他扬名的机会。直到公叔痤老了病了,快咽气了,魏惠王前来探视他,问他谁可以接任丞相之位,掌管国政?公叔痤才举荐商鞅。

商鞅是哪位?

魏惠王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人,他怀疑公叔痤病得太重,或者老糊涂了,也许是有私心,想把亲信推上高位,总之,这个推荐不靠谱。所以魏惠王不打算任用商鞅。过了一会儿,公叔痤看出魏惠王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于是语重心长地说:“大王,你要是不用商鞅,就立即杀了他,免得他跑到别的诸侯那里,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

公叔痤还稍微有一点良心,等魏惠王走了,他就将商鞅请来,把他和魏惠王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商鞅,让商鞅做好准备,不被重用就赶紧跑路。

商鞅听了,一点也不着急,他笑道:“大王既然不肯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可能会听你的话杀掉我呢?”

商鞅没有走,他又等了很久,日夜盼着魏惠王能回过味来,召见他。然而,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也没有任何消息。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于是商鞅来到了秦国。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旧贵族的特权被削减,朝中一片反对的声音,直到他拿秦国的太子开刀——太子犯法,依照秦律,太子是不能被判刑的,影响秦国的国际形象。商鞅就让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代替太子受刑,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公孙贾脸上刺字。这两位老兄都是宗室成员,秦国的王子王孙,商鞅杀鸡儆猴,效果是立竿见影,太子和朝中权贵都安分下来,变法的阻力一下子就小了许多。

公元前341年,齐国击败了魏国,杀死了魏国的大将军庞涓。商鞅劝说秦孝公抓住时机攻打魏国,于公元前340年,彻底收复了河西之地,为秦国的千秋霸业打下基础……

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话说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被商鞅割掉鼻子以后,丑得不敢见人,八年没有出门,一出来就秘密召集了一批人,诬告商鞅谋反……

纵观商鞅这一生,成也变法,败也变法,身死法存。赵琨言谈中颇有几分惋惜之意。

赵政若有所思,说:“夸商君的,大多数是凭借军功封爵的百姓,朝中新贵。小叔父,其他叔伯每次提起商君,都要骂几句脏话,你是唯一一个称赞他的。商君变法,大大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和特权。放眼七国,我大秦的公子王孙,是最最寒酸的。赵国的平原君炫富,给上等门客的佩剑都镶嵌玉石珠宝,结果到了楚国一看,春申君的门客个个衣着华贵,就连脚上的鞋子都镶嵌着珠宝。同样是公子,我和叔父就养不起那么多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