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 第 66 章(1 / 2)

加入书签

经过一星期的恶补和林教授不厌其烦的指导, 陆雪生基本理顺了c137相关加密高精技术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在此前七年,我国之所以在c137的反馈速度上领先世界1.57秒, 最主要的核心技术, 是将芯片中的电信号传递反馈转换成了光信号定位反馈,缩短c137每一个部件跑完命令所消耗的时间, 理论上已经将这台机动性最强的型号反馈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竟被塔曼斯特一个不知名的研发团队, 反超了近3秒。

真正对机甲结构技术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之后,才越发明白这样的技术赶超有多么匪夷所思。

越是了解c137的研发人员, 越难以逃出c137已经趋于完美的固化思维,就连陆雪生在全方位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和整体关联运作模式之后,都无法想象这台完美的机甲还有改进的余地。

于是, 他在疯狂恶补相关知识迎头赶上研发小组的技术步调之后, 跟所有成员一样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困境。

因为思维严重堵塞, 陆雪生沉溺于科研中的快乐也被迫终止了, 导致他无意识地经常找理由接近江同学,以求获得生理上的幸福感来抵消挫折的痛苦。

但这却没有给江同学带来幸福感, 因为最近每次陪小军师一起吃午饭, 都得听他谈论一些关于机甲技术方面的分析与畅想。

听不懂谈论内容,对于江校草这样要面子的alpha来说,是件很致命的事, 小军师无所顾忌地在他面前畅谈天书,无形地提醒着他在学术领域,跟陆雪生的差距有多么遥远。

而且与其说是交谈, 不如说是陆雪生一个人的总结汇报, 因为他在江惟亦面前思维会变得灵活, 谈论自己近期的总结内容会更方便他整理思路,所以陆雪生并没有期待江惟亦能够接上话茬。

食堂二楼角落的餐桌,江惟亦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臂,扬着下巴垂眸看着坐在对面喋喋不休的陆雪生。

又过去十分钟,陆雪生的个人演讲终于结束了。

“总之我认为c137在结构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极致。”陆雪生再次说出了自己那句无可奈何的总结语:“塔曼斯特的研发团队不可能在技术上超越我们,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把c137的内部操作面板换成了动捕操作系统,靠人为反应力,提高了机器反应速度,你觉得呢?”

而这一次,校草大人没有再不懂装懂地表示认可,而是忍无可忍地说出心里话:“我觉得你可以把这段演讲带到校长室复述一遍,让校长直接给你跳级成博士生,方便你找到能说得上话的学习伙伴。”

陆雪生注视着江同学,思考片刻,眯眼沉声问:“你是不是嫌弃我聊的话题枯燥乏味,在现实中没用?”

“怎么会没用?”江惟亦据理力争:“你再说一遍让我录下来,失眠的时候可以循环播放。”

陆雪生这小暴脾气,站起身就假装要走。

“开个玩笑。”校草大人立即投降道歉。

“我感兴趣的事情,其他同学都觉得很枯燥。”陆雪生其实不想在江同学面前表现得很无聊

,但他现在已经失恋了,作为普通朋友,他大可破罐子破摔,把江惟亦当成一个灵感充电器。

但他发现其实还是做不到。

他做不到不关心江惟亦的感受,于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坐在对面的坏alpha,真诚地认错:“你要是觉得很无聊,我下次不找你说这些了。”

“不找我你还想找谁?”江惟亦警觉的小天线立即竖了起来:“除了我,你还能找出谁有本事在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清醒的听完你全部的理论知识?”

陆雪生有些心虚地问:“我讲得很复杂吗?”

江惟亦嗤笑一声,定定注视着小军师,顿了许久才回答:“不用想太多,我可不是什么乐意把时间浪费在枯燥事情上的好心人,实际上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懂这么多超纲知识,完全靠自学?”

陆雪生垂眸想了想,轻声回答:“我妈妈是个物理学家,我爸做生意,他俩很忙,我小时候经常住在爷爷奶奶家,我爷爷喜欢机甲,从我三四岁起他就带着我一起玩机甲拼装模型,因为感兴趣,我妈抽出时间陪我的时候,会尽可能地给我讲一些技术上的机甲知识,一来二去,我就提前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物理学家——”江惟亦拖长语调,眯眼笑起来。

“怎么了?”陆雪生紧张地看他:“我妈很厉害,你可以在网上看到她的简介。”

江惟亦带着笑意垂下眼,若有所思喃喃道:“书香世家,难怪会养出这么干净的小书呆子。”

“你说什么?”陆雪生狐疑地侧耳细听,怀疑坏alpha又在揶揄他。

江惟亦摇摇头,低声说了句:“挺好。”

陆雪生好奇地看他:“你呢?我听说你家有机甲领域的尖端企业,你对机甲技术不感兴趣吗?”

兴趣?

江惟亦垂眸盯着桌面,思绪飞回混又乱忙碌的童年。

他的童年似乎没有一刻像陆雪生那样安逸的自由时刻。

回忆中的片段也都不怎么美好,比如名流宴会上的拘束举止,又比如被妈妈用外套裹着脑袋,在保镖地推挤中钻进车厢,躲避狗仔队的追逐。

每天的时间,被各国语言、各类乐器、各项体能与对战训练,甚至乱七八糟的御下权术课程瓜分殆尽,偏偏没给他留下酝酿兴趣爱好的空间。

他有一个很容易陷入悲伤无措的妈妈,和一个没空回家的爸爸。

于是整个童年他都要在一个缺乏保护的环境下,面对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母亲,这让他很早就觉醒了责任感。

大约直到六岁,他才隐约明白那些整天跟踪追逐他们母子的狗仔队只不过是一些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并非要对他妈妈不利。

但自幼迷迷糊糊的危机感,让他习惯了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