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侵略南洋(第1更)(1 / 2)

加入书签

第270章 侵略南洋(第1更)

「徐大人,如今靖海卫的水师,已然全部装配上紫雷火炮,战力提升显着。

孟宇轩,这位当代兵法大家,对火器的洞察与运用,堪称大虞朝的顶尖水平。

论武艺,他或许远不及俞总兵,可在军事领域,个人武力向来不是衡量成就的关键。

当然,像项王那般惊才绝艳之人,自是另当别论。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威震天下;彭城之战,他率三万骑兵大破汉军五十六万,如此辉煌战绩,换作任何一位兵法大家,都难以复制。

不过,军事终究是政治的延续,项王即便勇猛无敌,在政治谋略上,却与那看似怠乎天授的沛公相差甚远,这也注定了他最终的失败结局。

在政治才能方面,沛公刘邦堪称站在了历史长河的巅峰,鲜有人能望其项背。

徐青早年研读史书时,起初觉得《史记》对刘邦有所贬低,其中记载的事迹,多带有神话色彩,仿佛他的成功全靠运气。

然而,随着阅历渐深,徐青才深刻领悟到,刘邦的经历,实乃一部个人的史诗神话。

想那刘邦起兵之时,年近五十,一介布衣,凭藉三尺长剑,短短八载便平定天下。

后世诸多开国之君,若论平定天下的速度,也唯有唐高祖能与之媲美。但唐高祖的开国之君含金量,其中缘由,众人皆知。

就连史书,大多也默认大唐的开国之君实际上是太宗皇帝。

正如《新唐书》所记载:「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丶

武。」

狄仁杰,这位当时的肱股之臣,也曾感慨:「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

由此,徐青得出感悟,无论是开创王朝,还是开创一番事业,都必须亲力亲为。若只当甩手掌柜,往往难以成功。

这话虽有些暗指老皇帝之意,但徐青自己也是老皇帝「甩手掌柜」作风的受益者,他只能暗自思付,世间道理并非绝对。

如今,徐青对老皇帝的感情颇为复杂。

从传统的君臣关系来看,他理当报答老皇帝的知遇之恩,为朝廷鞠躬尽,

死而后已。可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得对身边人负责。

徐青研读史书,最大的感触便是,即便是普通百姓,也不乏聪慧之人。倘若给予他们合适的机遇与培养条件,其成就未必会逊色于历史上的诸多名人。

许多开国功臣,若不是机缘巧合,终其一生,或许也不过是本地的屠夫丶黑道头目,或是衙门里的小吏罢了。

当然,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确实远超常人,但毕竟只是少数。多数身居高位者,靠的是出身,亦或是出众的容貌。

毕竟,无论男女,长相出众,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就像北齐的高神武,若不是生得英俊潇洒,被富家小姐青睐,又怎能获得起家的资本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