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7章 荆州总管(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李泰在略作权衡后,还是进言霸府推辞掉东南道行台的加衔,表示自己本就是受台府所遣丶直接听命于大行台的行台属将,实在不需要行台治事。

所以说这世上为什麽会有宇文护这个货,看现在这架势,李泰要麽将其徵辟入府,要麽就得将之举荐河东。宇文泰那是镇兵窝子里混成了精,就连高欢都占不到便宜,更不是李泰能够轻易拿捏的。

宇文泰对此自然是欣慰不已,行台即就是尚书省在外的派出机构,华州霸府的全称乃是大丞相府丶尚书大行台。而其他诸道行台理论上也属于尚书省直派机构,在其所属地具有和台府一样的行政权限,彼此并非明确的上下级,诸道行台是有权力越过台府直接和朝廷进行汇报的。

不过加设行台虽然是荣誉之一,却让达奚武在汉中获得了较之李泰更加名正言顺的管辖权。

宇文泰站在堂中,脸色变幻不定,过了一会儿才缓步下堂,而李泰见状便也作拜请罪。

很快台中便通过了汉水攻略的计议,以李泰为东南道行台节制东南诸军,针对汉中和汉东两个方面进行用兵,趁着南梁内乱侵夺其疆土。

李泰一番逆耳良言修复了这对叔侄间的感情,顺便也为国举贤,回报也是如期而至。

李泰在堂上发言掷地有声,而宇文氏叔侄反应各不相同。宇文泰自是怒态更甚,而宇文护则悲声劝阻,旋即更向着堂上连连叩首道:「请阿叔宽恕伯山失言之罪,他绝非有意冒犯,只是我屡将悔悟心声诉于伯山,使他感同身受,为我发声……」

颍川陷落的消息虽然还没有传回,但随着赵贵被派遣出去,基本上也就代表了台府对王思政已经是放弃了。而王思政自然不是什麽简单的边将,他这些年来一直游离在西魏政权核心以外,辗转坐镇各方,虽然在朝中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人事支持,但是在河东丶豫西等诸路人马当中威望不浅。

宇文泰本来脸上笑意浅露,但这会儿却陡地将脸色一沉,拍案喝止李泰不让他继续讲下去,旋即更是怒声说道:「此徒难道一直都是闲置?之前难道没有要务付之?他又何以报答台府?李伯山你国之少壮丶群众推崇,言人论事更该禀直而言,怎麽能够困于私情昧心言之!」

中山公绝非朽木之料,临事建言必然知耻更勇。臣以此良友为荣,也深盼中山公能够感遇励己丶戴罪立功。主上执掌国计丶举贤任能,却独不肯为门下子侄网开一面,苛刻为威,在事者谁不战战兢兢丶畏首畏尾?」

李泰虽然不曾出镇河东,但跟河东人关系还算不错,与河东裴柳等诸族成员交情不错,再加上之前进献的盐引开中等诸计,给人一种他对河东民生政务了解颇深的感觉。当然最重要还是他近年来战功赫赫,由他提出举荐当然说服力更高。

至于李泰心情则就更加复杂,恨不能直接给宇文泰一榔头,你个臭黑獭别太不当人,难道还想让我昧着良心夸这坨史珍香?

「放肆!」

宇文泰却走到他面前来,直将他从地上拉起,然后才又沉声说道:「良言虽然逆耳,但却能够益人益事。我非圣贤,焉能无过?之前我是自惭家教不工,所以对萨保从重惩处丶有失苛刻。幸在伯山今日慷慨陈辞丶发声警我,使我门下骨肉不至于相悖行远……」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话都讲到这一步,戏总得做下去,于是李泰便也据理力争丶慷慨陈辞:「臣与中山公确是私交甚欢的良友,但也都是同府之臣,日常聚会言论无非为国捐身,所以知其志向甚深。

宇文护听到叔父这番斥责已是如坐针毡,心中顿生无地自容之感,忙不迭翻身跪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主上执宪宣政,能不知此贤言?更何况,中山公并非别庭厌物,旧从怀抱之中长成今日六尺之躯,日新月异,主上安能无见?若是因此而刻意避嫌,则大可不必,大统中兴必以群众参与丶众志成城,绝非二三者之功!」

于是台府群众在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授予李泰一个新的丶开启下一阶段地方军政形态的新官衔,即就是荆州总管。

李泰这个东南道行台上表请辞,那达奚武这个同时发授的山南道行台自然也不能继续尴尬的挂着,当然也要请辞。

但是没了山南道行台后,达奚武便没了其他足够分量的职衔同李泰的荆州总管抗衡。哪怕是临时加设梁州总管,彼此职权范围和权力基础也不可相提并论。

又到月底了,全勤保住了,好开心。。。祝大家生活愉快,台风影响注意安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