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章 蝗灾和拖拉机(8K)(2 / 2)

加入书签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

「如今,我大唐生产一辆柴油拖拉机,成本大概是多少?」

徐强闻言,先是沉默。

他默默算了一笔帐之后,抬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建设拖拉机生产线。」

「等生产线建设好之后,拖拉机的生产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到每台造价2300~2500块银元之间。」

李奕闻言,却是并不高兴,反而是隐隐蹙眉。

如今的柴油发动机毕竟是刚刚发明,拖拉机更只是一个实验产品,产业链都还不完善,按理来说,这个价格其实不算贵。

等到产业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拖拉机的价格自然能够降下去。

但是,李奕依旧不满意。

因为他知道,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肯定是没有销路的。

毕竟,拖拉机和汽车不一样,汽车可以让权贵拿来装逼,只要有逼格,就不会缺了销路。

可拖拉机这东西,说白了是要用来干农活的。

而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农活即便干再多,也无法覆盖其生产成本。

这种情况下,拖拉机很难打开销路。

而一个东西,如果没有销路,就更别指望能够通过组建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来降低成本了。

这事情有些无解!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以拖拉机目前的造价,光靠民用市场,估计很扶持起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来。」

「这样吧,回头朕给军务院批个条子,让军务院和拖拉机厂这边联合研发柴油发动机,以及拖拉机军用的相关事项。」

既然靠民用无法打开市场,无法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那麽,李奕便准备,先军用再说!

不同于民用还需要顾忌成本,军用是不用担心这点的。

对军队来说,战斗力就是一切。

只要能提升军队战斗力,那麽,成本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只要你能打赢战争,前期不管投入多少成本,最后都能收回来。

嗯,就比如说这次大唐和英国开战,前期投入的成本固然不少。

可最终却是非但迫使英国割让澳大利亚,还拿到了4200万块银元的战争赔款。

这些,已经完全足以覆盖了大唐在战争中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如果大唐因为了节省成本,而导致战争打输了。

那麽,你节省下来的那些成本,就将变成给敌人的战争赔款。

嗯,这里点名批评老佛爷。

为了给自己过生日,就克扣军费修园子,甚至让舰队使用沙子填充的炮弹。

结果呢?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战败!

赔款赔出去的银子,不知道能给她修多少座园子!

所以,对军队来说,成本从来都不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麽后世很多东西都是先军用后民用的原因。

除去有技术保密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也有想要借着军用不考虑成本的特点,来摊平研发成本,逐渐完整的产业链的考虑。

听罢李奕的吩咐,徐强点头表示明白。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轻轻颔首,然后示意徐强命人操作一下拖拉机让他看看。

徐强点头应下,然后命一个操作员上前去操作。

操作员拿起摇杆,插入拖拉机的发动机,然后开始转动。

随着摇杆转动,发动机开始逐渐运作。

不同于汽油发动机,需要通过火花塞点火才能启动。

柴油由于燃点比汽油低,是故,只需要通过摇动摇杆,给空气加压,就能把柴油点燃,然后启动发动机。

随着发动机启动,一阵突突突的声音响彻整个厂房。

拖拉机的排气管开始冒起黑烟。

连带着,拖拉机开始缓缓启动,向前行进……

……

李奕结束了在拖拉机厂的视察,回到了圆明园。

然后,便开始着手处理起了政务。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政务,除去河南那边遭遇蝗灾的灾情之外,就是关于澳大利亚的开发事宜。

大唐在拿下澳大利亚之后,便开始着手开发。

但是,由于当前澳大利亚那边的人口数量有限,且还是以洋人和土着为主。

是故,大唐的开发进度很慢。

如果李奕想要加快澳大利亚方面的开发进度,那麽首先就是得加快移民。

幸运的是,目前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只要朝廷能负担的起移民所需的花费和物资,就不怕没有人移民。

忽然,正在批阅奏章的李奕想到。

既然河南遭灾,那是否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河南移民呢?

河南遭灾,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这时候从河南移民所需面临的阻力,必然是最小的。

而且,河南地处中原,正是人口稠密区。

如果能将河南的人口移出去一部分,必然可以缓解当地的社会矛盾和人地矛盾。

如此一来,对大唐的统治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

想着这些,李奕迅速提笔做出批示,准备将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

就在这时候,外边再度响起一阵脚步声。

很快,便见张之洞经过通报,从外边走了进来。

「陛下,您之前要的有关河南方面遭灾之后的粮食缺口,农业部已经统计出来了。」

「还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张之洞将一封报告呈递给了李奕。

李奕拿过报告,便翻阅了起来。

【开泰四年,大唐的粮食总产量为一亿八千万吨。】

【随着化肥生产成本降低,被大规模应运,外加辽东和南洋方向,耕地数量逐年增加,按照预估,大唐在开泰五年的粮食生产总量约为一亿九千万吨上下。】

【这其中,河南一省的粮食产量约占大唐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今年遭灾之后,河南一省粮食产量预估直接减半。】

【今年一年,大唐的粮食缺口约为800~900万吨。】

看着数字,李奕不由得眉头紧皱。

八九百万吨,这个数字是真的有些过于夸张。

缺口太大,搞的李奕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填补。

深思良久,李奕开口说道。

「这个缺口,还真是有点太大了。」

「看来,今年大唐得增加粮食进口量了。」

至于说从哪里进口?

当然是越南,泰国,朝鲜,日本等藩属国。

以及印度那边咯!

反正莫卧儿汗国需要给大唐还帐。

正好,就让他们拿粮食来抵债好了!

至于说粮食都拿来给大唐还债了,莫卧儿汗国自己会不会饿死人?

呵呵,这个就不在大唐的考虑范围内了!

但是,光从莫卧儿汗国的地盘进口粮食,肯定是不足以填补大唐目前的粮食空缺的。

到时候,说不得还得从英国人的控制区想想办法……

琢磨着这些,李奕抬头说道。

「孝达,你去传达朕的命令。」

「命内阁方面,立即着手筹措一批粮食,运往河南方面,准备用于赈灾。」

「效率要快,否则,河南那边的粮价指不定得飙升到什麽地步。」

「对了,再命监察部给朕盯紧了。」

「那些赈灾的粮食绝不能有任何意外,不论是谁,只要敢伸手,那就给朕剁了他!」

张之洞闻言,当即点头应下,表示自己明白,而后,他便转身离去,前去传达李奕的命令。

……

京城,郊外!

大唐国家安全粮食储备仓,甲6号仓。

在大唐立国之后,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出现地震,洪水,山崩等天灾,以及战争,瘟疫等人祸之后,大唐可以第一时间调集各类物资进行应对。

李奕在定都京城之后,便下令在京城郊外设立了一系列的战略储备仓库。

储备了海量的粮食,药材,衣服,食盐,白糖,军械等相关物资。

甲6号仓库,正是储备粮食的仓库之一。

办公室内,仓管史崇睿正在审阅面前的一份帐本,不时的拨弄一下算盘珠子计算。

这里身为大唐最重要的储备仓库之一,甲6号仓库的储备规模非常庞大。

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吨!

这个级别的储备仓库,每年的仓库内的陈粮淘汰,新粮入库,都是一个大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帐本便是重中之重!

如何从仓库里捞利润,全看你会不会做帐本!

而史崇睿,便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他甚至能够做到,自己捞的盆满钵满,上司吃的脑满肠肥,下属喝汤喝个肚圆儿,而帐本上不见任何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一手,史崇睿才能坐稳仓管这个肥差。

看着面前的帐本,史从睿一边计算,一边琢磨着自己这次能从里面捞多少。

马上就要夏收,等夏收之后,仓库内的粮食必然会进行一次轮换,将陈粮出售处理掉,然后填入新粮。

如果操作的好,这里面的利润将会非常之惊人。

不说别的,这麽大笔的交易,光是回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就在这时候,外边跑进来一名仓库的管理员。

「大人,上面传来命令。」

「还请您过目!」

说话间,管理员将手中的公文给了史崇睿。

史崇睿挑挑眉,从管理员手中接过公文,然后翻阅起来。

但是,公文才刚翻开,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大变。

因为,公文上写着一行大字。

【着令,调甲六号仓库存粮五十万吨往河南赈灾,甲六号仓库需在三日内完成准备工作,并将粮食启运。】

史崇睿看着公文上的内容,心中暗叫要糟。

因为,此时的甲六号仓库内,压根没有这麽多的粮食。

由于夏收将近,新粮很快就会入库。

史崇睿才刚刚将一批陈粮给倒卖出去。

他想着反正新粮马上入库,很快就能把缺口给填上,到时候他再把相关程序给补上,那就不会有问题。

而史崇睿之所以要在这时候卖陈粮,那是因为现在卖陈粮的话,价格会比各大粮仓集体出售陈粮汰换的时候价格高很多。

只要在报帐的时候,史崇睿将价格按照相应的集体汰换陈粮的售价给报上去。

那这里面的差价,就能进他自己的兜里。

但问题是,如今还不到朝廷规定中的陈粮淘汰的时候。

如果不是朝廷要紧急调粮,史崇睿的操作自然没有问题。

等新粮入库,甚至连痕迹都不会留下。

但问题是,现在朝廷要调粮,可仓库内的粮食却是不够数。

史崇睿知道,事情这下麻烦了。

搞不好,自己这回要掉脑袋的。

心下虽然慌乱,但史崇睿脸上的表情却是并不变化,只是开口对来汇报的管理员说道。

「嗯,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管理员闻言,抱拳作揖,然后转身离去。

在人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史崇睿噌的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他准备要往自己的岳丈府上去一趟,向自己的岳丈大人求助。

他的岳丈大人当初可是皇帝的从龙功臣,很多事情对自己来说是天大的事。

但对岳丈大人来说,却不算什麽……

……

是夜,史崇睿离开了甲六号仓库。

提了些菸酒,海参燕窝等礼品,便坐上一辆黄包车,往自家岳丈的府上而去。

随着朝廷禁止牛马牲畜入城的禁令下达,京城内的百姓被迫改变生活习惯,不再乘坐牛车马车出行。

有钱人有权的,自是选择去购买汽车,用汽车代步。

汽车可要比那些牛车马车体面的多。

而对没钱,或者说不够有钱的中产来说,人力黄包车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史崇睿便属于一个典型的中产,或者说,在消费上他是一个典型的中产。

虽然,他凭藉自己仓管的身份,从粮仓里倒卖粮食,捞了不少钱。

但是,这些钱都是见不得光的!

他拿来满足日常消费肯定没问题,因为日常消费太过零散,没办法监控。

但是,如果他拿钱去买汽车这样的大件,那就是在自爆自己是个贪官。

因为,他是无法解释自己的巨额资金的来源的!

黄包车车夫拖着车子一路狂奔,很快便来到了史崇睿岳丈家府邸外。

史崇睿下了车,付了车费,然后大步向府邸大门走去。

史崇睿的岳父是大唐的开国功臣。

居住的宅子,乃是大唐入京之后,皇帝给赐下的赐宅。

位置就位于京师内城的城墙根处,邻里邻居几乎全部都是军中或者官府中的高层。

说白了,这地方其实就是大唐版本的官员家属大院。

能住在这地方的,都不是一般人。

……

PS:这是还债的第四章,还完这章还欠四章。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