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各执一词(2 / 2)
施孝真看了看朝廷的资料又道:「王佑南是今年年初调来魏郡,而郡丞戚沛在魏郡已经有五年了,他原是安阳县县令,因反对窦建德而得到提拔,出任郡丞已有三年,他们都是什麽背景。」
个人背景后台,吏部不会写,但作为调查,这种背景后台必须要了解清楚。
「回禀都统,王佑南是南郡人,从长沙郡调过来,在河北应该没有什麽关系,相反,郡丞戚沛是汲郡黎阳县人,黎阳戚家是郡望,他妻子也是安阳孟氏的嫡女。」
「所以王佑南是过江猛龙,而戚沛是地头蛇?」
「可以这样说!」
施孝真心里大概有数了,他沉思片刻对俞飞鹏道:「我要三百二十名奴隶主家的名单,你明天去郡衙替我拿来,另外对外宣传,内卫住在卧龙客栈,专查奴隶遣返案。」
「卑职遵令!」
俞飞鹏行一礼,匆匆走了。
施孝真知道这个案子御史台已经下结论了,责任人是刺史王佑南,在遣返书上,刺史和郡丞都签了字,那麽谁的官大,谁负责任,这就是御史台判罚的依据。
如果按照常规查案,那麽最后结论肯定也是一样,但这只是官场的通行做法,主官责任论,而绝不是案情的真相,此案肯定有真相,毕竟刺史和郡丞都签字了。
施孝真便考虑从利益方向查案,看看这起案件是谁的利益,施孝真从两名官员的背景就隐隐猜到了一些端倪,恐怕郡丞的利益更大,郡丞戚沛是地头蛇,三百二十名奴隶正是地头蛇的利益。
这时,内卫主薄苏方道:「都统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居然没有县衙的事情,按理,处理奴隶应该是县衙管才对,最后怎麽变成了郡衙的事情?」
施孝真翻了翻御史台的调查记录,果然,无论走访对象还是查询档案,都是在郡衙内进行,没有一点提到县衙。
施孝真也不解道:「确实有点奇怪,这又是何故?」
苏方捋须笑道:「卑职可以去走访走访,看看他们为什麽沉默?」
当天下午,内卫调查奴隶遣返的案的消息传遍了安阳县,立刻让整个官场都紧张起来,内卫可不是御史台,内卫查案,那就意味着天子在关注此案。
当天晚上,郡丞戚沛前来拜访施孝真,施孝真很客气地请他坐下,「戚郡丞其实也不必心急,我明天上午要去郡衙,到时候我们再细谈!」
戚沛年约四十岁,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很有儒雅气质,他微微笑道:「如果在郡衙谈,那麽就是再重复一遍御史台的查案过程,相信结论也一样,如果将军想知道真相,还得私下谈。」
「那戚郡丞能否告诉我,真相是什麽?」
「真相是,这三百二十名奴隶并没有来安阳县,是一名秀才走访魏郡十几户豪门大户的奴隶后,替他们伸冤,我们派人去找这个秀才,但他人却消失了,不知去向,所以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然后我们又按照他提供的名单去找这些奴隶,几乎所有人都表态,没有离开主家的想法,按照废奴令规定,一切以自愿为主,不强迫奴隶离开主家,所以我们就撤销了这次废奴申请,我签了字,王刺史也签了字,但不知道怎麽回事,以误传误,最后变成了遣返奴隶回主家。」
施孝真眉头一皱,「御史台查案这麽不认真?这麽明显的事情,居然变成了弹劾案,还是你们没有告诉御史台实情?」
戚沛苦笑一声道:「御史台根本不信我说的话,他们认为那个秀才被杀人灭口了,而那些奴隶畏惧主家,不敢说实话,也不敢来安阳县,恕下官直言,御史台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只是为了弹劾而弹劾。」
「那麽刺史又怎麽给御史解释呢?」
「王刺史怎麽解释我不知道,但据我所知,御史台同样也不相信王刺史说的话,御史台自己去民间调查一番,最后就直接得出结论,是我们遣返了三百二十名奴隶,如果真的追究责任,首先应该是我的责任,毕竟是我先签字的。」
施孝真心中很奇怪,不是说刺史和郡丞的关系很僵吗?怎麽感觉这位郡丞在替刺史说话?
这个案子有点扑朔迷离,大家各说一套,不知道明天刺史又怎麽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