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意外发现(2 / 2)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几乎不影响现在运河的航行。
民夫们已经开始三天了,挖土运土络绎不绝不绝,官府还投投入了二十万头牲畜,虽然隋朝没有挖掘机,但他们也有办法,充分利用畜力,先用三头牛拉三刀头的曲辕铁犁,把泥土充分翻松,剩下的事情就是把土装进麻袋,由骡驴运走,最后装满泥土的麻袋还要用来砌水坝,所以虽然装袋麻烦一点,但省去了以后再装袋。
并不是大家想像的几万人用锄头挖运河,那也太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之所以搭建二十座大营,这样就是每隔二十里有一座大营,完成一天劳作后,民夫们可以骑骡驴返回大营,大大减少了路上通勤时间。
萧夏来的一座大营内,正好看见百馀名妇女正在做饭,当然餐食条件不会太好,每个民夫一大碗饭,一块咸菜,一勺酱,一碗肉汤,然后中午不回营,由健妇送饭,每人两个大馒头夹一块酱菜。
做饭的女人也是徵用来的,有的人家实在出不起民夫口粮,那就让女人来营地做饭,或者年纪稍大,就来营地夜间喂牲畜。
另外,每个大营还有五百士兵负责维持秩序,同时在工地上监督干活,偷懒占便宜是人的本性,必须要有士兵监督,士兵叱骂抽打偷懒的民夫也不可避免。
另外还有民夫头,每五十人选一个民夫头,民夫头负责安排每个人工程,当然,民夫头本人也要干活,民夫头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免一年的税赋。
所有的人员物资调度,工程进度安排,以及紧急事情的处理,矛盾调解,甚至替民夫写信之类,都是由官员完成。
将一百名储备官员放入二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增加五人,大大减轻了官员们的工作量。
萧夏并不是每座大营都要视察,他只巡视了三座大营,约六十里的河段,便结束了巡视,总的来说,他很满意高熲的各种方案。
尤其高熲设计的三刀头曲辕犁更是让萧夏赞不绝口,这显然是之前挖掘通济渠的经验,牲畜多,可以三牛并行,但需要三个人扶犁,如果把三个犁并为一个犁,就只要一个人扶犁,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三头牛拉拽,可以制作大犁,泥土翻得更深。
两个犁地,后面的人就能将泥土装袋,放在牲畜背上运走。
如果这种高效率一直保持的话,那不需要五个月,三个月就能完工。
萧夏的官船沿着运河而行,距离江都县还有三十里,这里有一座小镇,叫做陵北镇,小镇约有两三百户人家,这里是江都有名的铁匠镇,很多人家都是打铁为生。
小镇也在运河边修建了一座码头,一支船队正在卸货,岸上堆满黑漆漆的东西。
萧夏看了半晌,忽然大喊道:「停船!」
船只降低了船速,萧夏命令道:「靠上码头!」
官船调头向码头靠去,刚靠稳,萧夏便指着岸上黑漆漆的东西高声问道:「这些煤炭是谁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